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
Ⅲ 主再来(二1~12)
  跟前书一样,后书的主体在一段引介性的祷告后,才从第二章开始。有些信徒显然狂热地接受一些有关主再来的错误观念;保罗写信补充他先前亲口告诉他们的(5节)。很遗憾我们无法知道他告诉他们些什么,信中引述了许多他亲口对帖撒罗尼迦人讲过的话。这段经文或许是所有保罗书信中最难的,而我们经验认知中许多无法
76 在 Geerhardus Vos 的著作 The
Pauline Eschatology(Eerdmans, 1953)中对这整段的意义有令人激赏的看法,值得参考。
A 主的日子尚未来到(二1~2)
  1. 一开头保罗就用恳求的口吻(参见帖前四1,五12)。hyper 具有论到(NIV)和“为了”;两种含意,大意是“为了所论到的真理……”。其严肃性因使用正式的全衔我们主耶稣基督而提高。降临(parousia,见帖前二19注释B 保
  2. 保罗盼望帖撒罗尼迦信徒能够沈得住气(参弗四14)。动词 saleuthenai(动)可用来描述因风和浪而产生的摇动;它是指不停地摇幌,像船没系妥甚或漂离停泊之处。保罗不愿信徒的“心”(NIV 省略 from the mind,这段经文被引用在 BDF 第211页,用来说明 apo“作为表示分离和疏离”的例子)被摇动。心(nous)代表人的精神面,但这里心被视为理性和整体精神的平衡,而非思考机制。不定过去式不定词(aorist infinitive)表示一种使他们失去平衡的打击。惊慌(throeisthai)转而为现在不定词,表示一直处于不安之中(参可十三7),亦即一种持续性的焦虑。保罗要他们留心,抵挡那突如其来的惊吓和持续不断的不安。
  他举出三种可能的因素。灵(或“先知”,pneuma)是指一种超自然的启示;言语(或“传达”,logos)是指某种口头上的交通,例如训诲;书信可能是指帖撒罗尼迦前书(其中有关主再来的教导曾被误解)或保罗其它已写成的信,或某封冒名的假信。有些注释家认为有冒我名的(译注:NIV
译“有冒我们名的”)是单指书信(例如 EGT),但更可能也包含了灵和言语,亦即“也许有人会以为是我们在预言、教导或书信中说过这件事”(GNB)。有冒我名的(hos di~ hemon)的确相当含混;也许保罗还不是很确定发生在帖撒罗尼迦的是哪一种情况,或觉得没有必要界定得太清楚。但无疑的是,他强烈否认他曾传讲过任何有问题的信息。
 那信息是说主的日子已经来了(译注:中文和合本是“主的日子现在到了”。这里动词 enesteken,常用来指目前的活动,像“这个月”,“今日”(见MM);保罗刻意把它和未来式(罗八35;林前三22)区别。可见当时主明明还未再来(像帖前四16~17所描述的那样)。但主的日子是一件复杂的事,包含许多事件。那有问题的信息很可能是告诉人家说,这一连串的事件已开始展开了(或许帖撒罗尼迦的患难被说成是其中之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就是那“日子”;令人兴奋的召聚已经很近了。77耶稣曾叫人提防类似的风声(可十三7)。
77 最近有一些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诺斯底主义的形式(如 Schmithals)。W. Marxsen 认为是“一种诺斯底观念对启示的表达”,让人想到那些声称复活已经过去的异端(提后二18)(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Fortress, 1974), p.39)。但没有确实的证据,显示诺斯底主义这么早期即已出现;此外这也不是对保罗的话的最适当解释。
B 离道反教(二3~12)
1 不法的人(二3~10a)
  这里保罗说明,对神及其子民的大抵挡,会在主再来之前。
  3. 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不管是第2节所列举的或其它任何方法,帖撒罗尼迦都不可受骗。接下来的子句在文法结构上是不完整的,但新国际本英文圣经很正确地加上那日子以前。虽然“主的日子”不可预期(帖前五2~3),有某些事情却会在这之前显露,其中之一就是离道反教。用定冠词表示有关离道反教的事,是信徒所熟知的;它显然是保罗先前教导的一部分。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保罗告诉他们些什么。古希腊文中 apostasia 是指政治或军事叛变,七十士译本则是悖逆神(例如书廿二22),此后即成为圣经中的用法。保罗的意思是说,末世抵挡神的邪恶力量会高涨(参太廿四10等;提前四1~3;提后三1~9;四3~4)。就好像撒但最后倾全力进行绝望的一击。
  离道反教的一个特色是不法的人(译注:中文和合本是“大罪人”)。有些古抄本是“罪人”(GNB 译为“邪恶者”);虽然不法似乎才是正确的,但在意义上并无太大差别,因为“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三4)。圣经中罪的本质,不在其伦理学的判断,而是因为那是对神的反叛;那是高举人的意志来对抗神的旨意。不法的人将要显露出来,暗示这不法的人在显现之前即已存在(参一7,基督的显现)。但这并非如一些注释家所主张的,意味着它在保罗写这信时即已存在,而是说它的产生和显露不在同一时间罢了。那邪恶的力量已经发动(第7节),但不必然就是不法的人。
  很难确定不法的人到底指谁。有种种不同的猜测,但通常都指向时代中特别邪恶的人。历史上已有许多人做了撒但的工(参约壹二18,“好些敌基督的”),这提醒我们不要太快认定,历史上的某人就是本章所说的不法的人。保罗关心的不是经常出现的坏人,而是那末世将要出现的大恶者。保罗从未提到敌基督这三个字,但对于使徒约翰所指的显然心里有数。不法的人不是撒但,因为两者有区别(9节),但却是撒但的工具,被撒但的灵操纵。
  他又叫沈沦之子(JB,“堕落者”);这称呼也曾用在加略人犹大身上(约十七12),就是那个已“往自己的地方去了”的人(徒一25)。
  4. 这里的语言,跟但以理书中的许多经节很类似(见但七25,八9~12,十一36~37),不过保罗并非单单重复但以理书的思想。他曾深深浸淫于旧约中,所以一有这样的机会很自然就用上了。但他描述的是末世邪恶势力的王,和但以理的不同。译为抵挡的分词,若译为有时也用来形容撒但的“抵挡者”或“魔鬼”也很恰当(例如提前五14;NIV“敌人”;译注:中文和合本亦是“敌人”);事实上在希伯来文中,撒但就是魔鬼的意思(参亚三1)。这个用语,强调“不法的人”与其头头的血缘关系。紧接着是另一个分词(原文共享一个冠词)“高抬自己”。除这里外,这个动词(hyperairomai)在新约中,只见于哥林多后书十二7(AV 两处都译为“高估自己”;译注:中文和合本另一处是“过于自高”)。一切称为神的似乎涵盖广阔,包括了真神和所谓的神;此外,还有一切受人敬拜的(Sebasma 指一切受崇拜的事物,诸如神龛、肖像和祭坛等)。
  这“不法的人”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要求属神的尊荣。有人认为这是把肖像放在神龛中,像罗马加力古拉皇帝就曾企图将自己的肖像,置于耶路撒冷圣殿内(后因身亡而中止)。不过这里应指人本身坐在圣殿里;参考耶稣有关“那行毁坏可憎的”的话语(可十三14,阳性分词显示所说的是一个人)。末世离道反教的一大特色,是企图废掉神权威的地位;恶者要宣称自己就是神(结廿八2;徒十二21~23)。有人认为神的殿是指“教会”(参林前三16),但更可能是一个类似耶路撒冷圣殿的地方。
  5. 这些事对帖撒罗尼迦信徒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那本是他们起初所受教导的一部分;未完成式(elegon)可以表示曾把这些事告诉你们,或如路瑟福(W. G. Rutherford)所说的,“我常提到这些事”。保罗最初在帖撒罗尼迦传道,显然谈论很多主再来的信息,因此他盼望帖撒罗尼迦信徒能明白他所说的。他用第一人称单数,显示他是直觉地回想起上述那些教导。
  6. 现在单单作为一种转折(像徒三17 等;译注:中文和合本译出,应该是“现在,弟兄们,我晓得……”)时,并不违反逻辑(BDF442 (15)),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严格“指涉现在”的时间副词,与到了的时候成一对比。第二种主张或许较具说服力,只是如此一来又出现一个问题,即现在应该修饰知道或拦阻他?在希腊文两者皆可,但以前者较好(布鲁斯则认为 RSV 译成“你们知道那现在拦阻他的”是文法错误)。因为他们早已知道,所以保罗认为只要稍加暗示就够了,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意思就只能用猜的了。译为那拦阻的原文,是动词 katecho 的中性分词(阳性分词则出现在下一节经文中,“有一个拦阻的”)。这个动词可以表示(a)“持守”(像帖前五21);(b)“拦阻”(像门13;译注:中文和合本是“留下”)和(c)“支配”(当反身动词时)。
  鲁宾森(D. W. B. Robinson)主张第三种,78但这个动词在新约中未曾这样用过,因此信服的人不多。大部分注释家接受“拦阻”;保罗的意思是,现在那“不法的人”还不会显露,因为有一拦阻的力量(第7节中是一拦阻的人)。
  一般人很容易认定罗马帝国是那拦阻,或说帝国本身,或是说某个皇帝(阳性分词可用来指一个阶级或一个人,例如弗四28)。但帝国早已过去,不法的人却仍未显露。目前有许多人认为,是某个在当时末世玄学中,时常提到的天使般的人;果真如此,我们也无从知晓,因为我们已不再有那些末世玄学。有种满有意思的看法认为,前者用中性指传讲福音(末世要等到众人都听过福音后才到来),而阳性是指传讲福音的保罗。瓦菲尔德(B. B. Warfield)认为是犹太国,79虽然这种说法和保罗对犹太人的立场(帖前二14~16)很难相容。有些人说是父神或圣灵,但实在无法想象其中任何一个会被“除去”(7节)。另一种建议是撒但,不过第7节排除了这种观点,该处明明写着,那拦阻的力量在“不法的人”出现前要被除去。狄比流(Martin Dibelius)认为这是发生于某处,连保罗自己也不太确定的某件事,因此从中性的转换成阳性的。80
  不管怎样,我们最好坦承一无所知,不要勉强把这段经文,套入一些以我们有限的知识所设想出来的理论。如果一定要做个选择,那么最好将其视为,一安定的国度中遏止罪恶的法律。它可以是法律本身,也可以是人身化的统治者。罗马帝国及后来许多国家都是例子;在帝国所赖以延续的一切正式建制中,罗马法的影响的确最为深远。犹太律法是此原则的另一例子,它限制了罪的运作(加三19、24)。或许我们应该留意使徒约翰同时谈到“敌基督者的灵”和“敌基督的”(因此他也用了中性的和阳性的);他的确提到灵所呈现出来的“好些敌基督的”(约壹四3,二18)。但他说的和保罗说的显然是两回事,而且正如前面说过的,我们对保罗的整个意思,真的毫无头绪。
  论到他到了的时候才可以显露的经文表示神是掌管全局的。只要神的时候到了,“不法的人”马上就会显露;保罗清楚知道时间掌握在神手中。
  7. “不法的人”特有的工作,就是和属神的敌对,保罗认定此一邪恶已经在这世上发动(参约壹二18);但这事要直到那拦阻的力量被除去,才会达到顶点。mysterion(RSV,“奥秘”)译为隐意;它不是指某种难以理解的奥秘,而是一种我们永远也无法揭露的秘密。在新约中,奥秘常指现在已显明的(可四11;罗十六25;西一26);像“信心的奥秘”(提前三9;RSV,译注:中文和合本是“真道的奥秘”)和“敬虔的奥秘”(参提前三16)等,都是颇有意思的用法。这个字在这里是强调语,意思是“显露,而非出现,因为虽然隐而未现,事实上那恶者已在工作了”(赖富特)。
  8. 那时(tote)指出,在拦阻的力量被除去后,这些事将会马上发生。当然,这里不法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这已是第三次说他要显露,且有点强调其超自然的一面。
  保罗的主要目的,并非在满足人们对这活物的好奇,所以就从其显露直接跳到毁灭,并没有详述其活动。这整段经文,标示出神无可置疑的主权;因此那不法的人在显露后,自然是紧跟着毁灭(参赛十一34)。较好的古抄本用“杀掉”(anelei,参 RSV)而不用“消灭”(analosei,参 AV),但两者的差别不大。口中的气(新约中只此一处;参诗卅三6)显示不法的人再可怕,也无法在主面前站立片刻,甚至不必战斗,只要神的一口气(“话”,加尔文)就够了(参启十九21)。
  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是一对等的思想;就主而言,甚至只要显现
  9. 正如主要再来,不法的人也要来。许多早期的注释家已指出,“不法的人”处处仿冒基督;他靠撒但的能力行动,正如基督之于父神;他也像主一样,行各样的异能神迹。运动(energeia)不光指能力;它更是行动中的能力;那时不法的人将使撒但的能力具体化。
  这节经文后半段有点难解。新国际本英文圣经中,虚假(pseudos,“欺瞒的”)是形容异能 、神迹及奇事三者;修正标准英文译本圣经的“一切异能和假装的神迹奇事”,只修饰后两者;而新美国标准英文圣经(NASB)则翻译成“一切异能、神迹,和虚假的奇事”,单单形容奇事(译注:中文和合本亦同)。其中似乎以第一种较为正确,即三者都是一切和虚假所形容的对象。这三种事都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第一种,是指那在他们之中运作的能力;第二种是,指他们那看似意味深长的特征(他们行那超乎自己所能的事);第三种,大意是说他们所行的是令人难以解释的奇异事物。保罗说,这三者尽都虚假。修正标准英文译本圣经译为“假冒的”,并不正确;保罗认定这些奇迹都是真的,它们之所以成为虚谎,是其源头和目的使然。
  10a. 这里持续前一节的思想。“不法的人”将以诡诈(正确地说是“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adikia)的手段进行活动,不义是其特征(adika 是最广义的不义,涵盖所有形式的罪恶);但这种诡诈只对那沈沦的人(参林前一18)有效。这里用现在式更加显得生动,可以说保罗是眼睁睁看着这整个过程在进行。
78 Studia evangelica,
vol.ii, ed. F. L. Cross(Akademie-Verlag, 1964), pp.635~638.
79 B. B. Warfield, Biblical
and The Theological Studies(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52), p.473.
80 Charle, H. Giblin 的论文 The
Threat to Faith ( 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1957)专门探讨这一章中的一些难题。Giblin 收集了大量资料,且详细加以研究。不过他的解决之道并不吸引人。这里他把它译为“捆绑的力量”,而显露的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在 Best 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有很好的讨论,pp.295~302。
2 不法的人的信从者(二10b~12)
  保罗转而论及那些被误导而信从“不法的人”的人。
  10b. 这些人沈沦,理由是他们拒绝去爱真理,更确切地说,是“他们不领受真理之爱”(译注:中文和合本为“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动词“领受”有欢迎之意(见帖前二13注释4 
  11. 将发生错误的原因归于神而非撒但,的确会令许多现代西方人大吃一惊。但在圣经中,神的主权是无庸置疑的,而这可呈现为种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因而神被认为,是把说谎的灵放在假先知口中(王上廿二23;参结十四9);另外,一个人或同一件事,也有被同时归因于撒但(代上廿一1)和神(撒下廿四1)。希伯来思想中,罪恶的力量并非独立存在,而完全要看神的旨意如何。神使人的忿怒成全
RSV),甚至在人(或撒但)的罪恶中,成就自己的旨意。特别是神以罪的恶果来惩罚罪人;这些恶果,并非单单来自一种与个人无关之过程的运作;保罗因此能大胆说,神任凭他们活在他们自己罪的结果之中(罗一24、26、28;参十一8)。在罪人应受相称之报应的整个过程中,有神在管理;但我们不要忘了,神即使管教不顺服者,仍是出于怜恤(罗十一32)。
  保罗明白,在拒绝福音而去信从虚谎的整个过程中,有神在掌管。故此引我们再回顾上一节说到的,某些罪人拒绝领受真理之爱。这些人注定要越陷越深。保罗这里稍微强调了神这个字,表示接下去所说的事,不是出于偶然或自然律的运作,而是神的作为。关系到未来之事的现在式(给),是先知式的现在式,表现出一种更为确信的语气。energeian planes(一个强有力的错觉)不容易翻译(译注:中文和合本是“一个生发错误的心”)。从第9节我们知道 energeia 是运作的能力,因此这里不只是意味着姑息坏事,更是积极为恶。当人们以拒绝善开头,将以助长恶结束。
  这事的结局是他们信从虚谎。虚谎与前一节的真理对立;它表示撒但想让人相信的东西,特别是指“不法的人”;那是特定的虚谎(the lie;参罗一25)。拒绝神福音的人,终必以罪恶为真实的。为此,神利用撒但作为惩罚他们的工具。这不是神和撒但之间的竞技,好像神只比撒但强了一点点;而是神的主权遍及一切,甚至利用(撒但和人的)恶来达成
  12. 上述观点,在这第二个表达目的的子句中,得到进一步的解释:使(hina)……都被定罪(NASB 用“被审判”,使我们注意到其中含有公义);神在他们接受这虚谎时,定他们的罪。他们认为所接受的就是一切(罪人所见,无法超越他们所陷溺其中的罪),但绝非如此,在神的旨意中,它必导致被定罪。
  那些被定罪者不信真理。保罗常用“信”这个动词,但这里的文法结构(用人称与格),在保罗的书信中除了引语外,只见于另外两处(提后一12;多三8)。保罗比较喜欢能表达“使其信靠”之意的文法结构,而这里只表示相信。这些人不仅不欢迎福音,甚至不接受(“信”)神的真理为真。
  更甚的是:他们喜爱不义;这是人拒绝神所赐的光和背离真理后,所落入的一种光景。它必然会有影响;他们变成热衷于追求污秽低下,以至于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远远偏离他们受造的真正目的(简短要道问答 The Shorter Catechism 界定为“荣耀神,永远喜爱
Ⅳ 感恩与激励(二13~17)
A 感恩(二13~15)
  13. 相对于“不法的人”及其信从者,保罗转而指出,那摆在帖撒罗尼迦信徒前面的光明未来。他重述一3说过的,强调他和同伴,因神在帖撒罗尼迦信徒身上所成就的事,而不断感谢神是应当的。这种着重其义务性的字序,也许是有意使读者回想这封信开头所说的话,再次强调帖撒罗尼迦信徒不必谦虚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前书那样的称许。保罗本该因神的工作如此清楚地彰显在这些卑微的信徒身上,而献上感恩。
  他们是主所爱的弟兄们(参帖前一4),其中主指耶稣。保罗常用此一措辞,而用在这里特别合适,因为他才刚刚论及敌基督的能力。凡主所爱的,对此一无所惧。保罗并非在陈述三位一体的信条,但他却很自然地提到三个位格(正如在太廿八19;林前十二4~6;林后十三14;弗四4~6;来九14;彼前一2;犹20~21一样)。
  保罗因帖撒罗尼迦信徒蒙拣选而感谢,这里拣选(heilato)不是个常用字;它在新约其它地方都未曾表示这种意义(虽然七十士译本的申廿六18用来指拣选以色列人,在申七6~7和十15也用到其复合字)。有好几个字被用来表示拣选,可见拣选是多方面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从起初就被拣选,范莱及其它学者认为,是福音开始在帖撒罗尼迦传讲之时。保罗在别处未曾有过这种精确的描述,而其它新约作者则用它来表示万物的起初(例如太十九4;约壹二13);况且拣选是在创世之前的观念,在保罗书信中也不陌生(参弗一4)。因此这里我们应如此解释较恰当(参 NEB,“从时间的开头”)。有些古抄本写成“初结的果子”(即 aparchen 而非 aparches),莫法特、怀特里和现代英文译本圣经等都接受这种读法;但证据有利于从起初。
  拣选是为了“能以得救”;另一方面,它更进一步被界定为因信真道,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后者告诉我们,整个人分别为圣来服事神,而这只有倚靠圣灵的能力(参帖前一5;彼前一2)才能达成;前者则较关心,信心对福音的回应(真道意义和10、12节的真理相同)。这种组合,显示了圣灵的主要功能,也指出了响应的必要性。
  14. 保罗从神旨意中永恒的目的(“从起初”),讲到这目的的彰显(召你们)和其未来的完成(得着……荣光,参罗八28~30;帖前二12,五24)。神的呼召非常重要。保罗用“召”这个字含有呼召且得到响应之意。福音书里这个字的用法则不一样;被召的人多,但“选上的人”少(例如太廿二14)。不过用法虽异,其观念在本质上则一样,即神都居首位。我们所传的福音见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5节注释A 帖撒
  得着荣光,并非只是得救(13节)的附加物,而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着的意义见 peripoiesis(帖前五9)注释C 白
  丹尼说,上述的两节经文是“一神学体系的雏型”,被公认为是含意丰富的经文。像十字架和复活等重要的基督教信息,虽没有提到,却都已隐含其中。对于那些和帖撒罗尼迦人有同样遭遇和困惑的人,这两节经文对他们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15. 因为神清楚地把你们纳入
oun,见帖前五6注释C 白
  paradoseis 译为教训,但更好的译法是“薪传”(NASB,NEB,JB 等),可以使人注意福音渊源的本质(参林前十一23,十五3)。它代表所有基督教教训,包括口传和文字。基本上它是经过许多人传递下来的,而且最初是来自于神;“paradosis 的卓越意义……是来自一种,外在于教师本身的权威”(赖富特)。米利庚指出这个字曾被用在一碑文中,上刻有“珠宝清单和财产目录……所有列出的东西都已‘让渡’”。这是说明福音并非源自于人(帖前二13等经文所坚决主张的)的另一种方式;传道人绝不随意以自己的想法,去替代那所领受的。薪传是靠口传的和我们(hemon)信上写的(或许是帖撒罗尼迦前书)。神的话语不管用什么方式传达都是权威的。
B 为帖撒罗尼迦信徒祷告(二16~17)
  16. 正如前书,保罗将信的主体以代祷作为结束(参帖前三11~13),其中有些字非常类似。他把我们主耶稣基督摆在我们的父神之前,或许是因为,前面的经文主要是谈到主耶稣。通常保罗是先提到父,但有时顺序也会更换,特别是说到大家所熟知的“恩惠”时(林后十三14;参加一1)。主耶稣紧紧跟父神连在一起,且偶而被置于首位,是保罗提到耶稣时的主要方式。他显然没将主耶稣和父神严格区分,这可从下一节经文中的“安慰”和“坚固”两个动词都用单数看出来。保罗视父和子是一体的(见帖前三11注释F 保
  17. 安慰和坚固之所以用单数见16节注释,其意义则见帖撒罗尼迦前书三2。保罗为信徒的坚固祷告,一切善行善言包括一切大小事情。基督徒必须孜孜不倦,正如巴克莱所言,“基督徒不是被呼召来睡觉做梦,而是来争战……。他不但被呼召进入最伟大的恩典中,也要去从事世上最伟大的任务。”心指内在的深处;保罗祈祷,信徒们能从内心深处被坚固。──《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串珠圣经注释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