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第四章
  四1. 玛拉基已经用过炼金之火的比喻(三2),现在他则是讲毁灭之火。那日将如热带燠热之日,枯竭的菜蔬突然起火,干燥的田园成为大火炉,甚至植物的根都化为灰烬。狂傲的和行恶的,就是拒绝悔改的,都无处可逃。
  2. 现在意象改变了。耶和华亲自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参三16)说话,也就是那些已经悔改,并渴慕见到
  “公义的日头”一词,在圣经里只出现这一次,翅膀的意象代表太阳的光线,让人想起近东纪念碑上如翅的太阳光轮327。当万军之耶和华带着全能,彰显自己为审判之主时,这幅图画是最适合不过了。
  3. 从前因为行义而遭痛苦的人,最能激赏这里的大翻身;恶人烟消云散。他们不可自己报复(申三十二35;箴二十22),在没有盼望下咬牙忍受。每一个时代受逼迫的信徒,都渴望戏剧化的终局出现,神永远的治理如日高升。先知则渴望先有普世悔改的情形出现;若是不然,不悔改者的灭亡,便是惟一选择,无法避免。
326 'The Root sn
in Hebrew, and the meaning of qdorannit in Malachi III: 14', JJS, I (1948~49), p. 182~188.
327 ANEP 中至少有十六块版,取自埃及、叙利亚和亚述,上面有展翅的碟形太阳,覆盖所记载的事。有时是特殊设计,如 Stele of Merneptah(342)和 Shalmaneza's Black Obelisk(351),但有时是写实,如来自 Byblos 的477图。
Ⅷ 最后的劝勉(四4~6;希伯来经文三22~24)
  玛拉基书的最后三节是很恰当的结论,而本卷书亦成为“十二先知书”的结束。希伯来文圣经是以书卷(Writings)为结尾,而非先知书,但我们的旧约圣经是依据希腊和拉丁文译本的顺序,亦显得相当合宜。此处提到摩西的律法和先知以利亚,耶稣在变像山上曾和这两位人物谈话(太十七4,及平行经文),一方面是回顾过去之约,一方面则是瞻望未来将成全一切的约。要来的“以利亚”之应许,保证在末日来临之前,还将有一次先知之声。
  这几节尾语虽然很美妙,但常有人指称,这是后来两次加入本书的(见导论
Ⅱ 他的
  从早期就有人尝试,避免本书以如此尖锐的话作结束。希腊抄本将第4节置于第6节之后,而希伯来仪文中将第5节在第6节之后又重复一次。希伯来圣经后来便将第5节在全章最后再印一次。
  4. 这一节特指整个摩西五经,用申命记的词汇表达。当记念的劝勉,在申命记用过十三次,要人注意他们被神拯救的经历;这里则呼吁所有以色列人要遵行摩西的律法。这个名词主要是指立约时当尽的义务(书八32,二十三6;王上二3),后来则概指摩西五经(代下二十三18,三十16;拉六18,七6;尼八1)。律例典章,狭义是指原则性的法则与个案类法则,不过常用来指神的律法(利二十六46;申四1、5等;拉七10、11;尼一7;诗一四七19)。何烈是西乃的另一个名字,常有人说是专属申命记的,但出埃及记三1,十七6,三十三6也出现,而西乃则出现于申命记三十三2。如果以色列人不听玛拉基的预言,让他们记住:神的律法乃是命令,而一位大君王的命令若被忽视,必遭惩罚。
  5. 谈完过去的命令,玛拉基便瞻望那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这是约珥书二31的用语。不过,那时之前将先有警告。用以利亚预表未来那位先知,或许与刚才提过何烈有关,因为他也像摩西一样,在那里从神领受了启示(王上十九8~18);而以利亚成为全国道德的催化剂,没有一位先知能像他,如此戏剧化地改变同胞的态度,影响了全国的命运。或许作者认为以利亚就是三章1~3节的使者;他可以叫火从天降下(王上十八38),在何烈山看见耶和华的狂风、地震与烈火(王上十九11、12),又被火车火马从以利沙身边接走;他既没有经过死,就表示他还活着,可以执行他的任务(参:代下二十一12)。
  6. 这位未来先知的使命,被形容为在两代之间架桥梁。第五诫意味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学校。在这个“小世界”里,可以学到权柄与服从,爱与忠诚,顺服与信任,远超过在别处的学习;倘若神的话成为家庭的指南,整个社会都会改变。玛拉基最后的话为另一项恐怖的抉择:神的咒诅(希伯来文 herem)。“咒诅”一字与“圣”的概念有关,指一种禁忌,专用于毁灭,只要有人敢动原本起誓要献给神的──因此是“圣”的,不让世俗来用──就会遭灭绝(书七11~15)。迦南人的城与人口都属于其他神
  这一节的话,西拉赫(Ben Sirach)在形容以利亚时曾引用过(《德训篇》四十八10),路加记载,天使传话给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时,也曾提到。耶稣指认玛拉基书三1的使者即为约翰(太十一10),以利亚也是约翰(太十一14);不过约翰曾否认他是以利亚(约一21),依罗秉逊(J. A. T. Robinson)的看法,约翰认为耶稣即如火之人(太三12;路三17)328。
  无论约翰对他自己的角色有何认识,他相信弥赛亚时代被引进了,而且若要逃避最后的审判,就必须先经过试炼之火(太三11、12)。他显然非常熟悉玛拉基的信息,并且深受其影响。约翰的期待,在耶稣一生中并未实现。主第一次来临与第二次降临之间有一段间隔,恩典的时日延长,最后审判延后了。然而这不是说,审判已经取消。旧约结束时的警告,在新约的结尾亦未消失(启二十二10~15);不同的是,新约的最后一句仍以恩惠作结语(21节)。
328 J. A. T. Robinson, Twelve New Testament Studies (SCM Press, 1962), p. 28~52.
──《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