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零六篇
第一○六篇 没有一课学会
  本诗为前一篇负面的配对,记载由于人长期以来执意抗拒光,而形成的漆黑阴影。此处涵盖的历史,与一○五篇有部分重迭,始自出埃及,直写到类似被掳至巴比伦的光景。但是早在大卫迎接约柜进耶路撒冷(代上十六35、36)的那次事件中,就曾引用本诗的最后两节。因此,究竟本诗是否指从前战争中被掳的经验,还是历代志上十六章借用本诗,以描写随约柜而来的欢欣与祷告,并非当时曾逐字引用?这问题曾在九十六篇的导论中简短讨论过;亦见下文对第37节以下 失
  尽管本篇暴露了人的忘恩负义,它仍是一篇赞美诗,因为真正的主题乃是神恒久忍耐的爱。这是最后祷告的基础(47节),也是结尾颂荣的实质──这颂荣不仅结束了本篇,也结束了诗篇第四卷(九十~一○六篇)。
当赞美的神(一○六1~3)
  在开头的哈利路亚(见一○四篇的注释
第一○四篇 「
  3. 这节是诗篇所宣告的诸福之一(列于一1的注释),它似乎一方面回顾第2节的问题,一方面展望即将陈述的长串失败。换言之,要“表明
个人的请求(一○六4、5)
  这则简短的祷告,将个人与群众作了优美的连结,一方面拒绝在群众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却又不退缩至自娱的角落。这令我们再度想到保罗,他的喜乐与冠冕,就是神的选民能够兴旺(如:腓四1;帖前二19,三8),他每日所担负的,乃是“为众教会挂心的事”(林后十一28)。
失败的记录(一○六6~39)
  责怪前一代的人是一回事,而看出他们是自己的镜子,甚至自己也牵涉在其中,则又是另一回事494。第6节是关键语,将第7~39节常出现的“他们”,与这里的“我们”连在一起,使控告变成了认罪。凡读此篇的现代人,也应当如此。以色列人乃是现今教会的前身;他们的罪不过是我们过犯的放大。
  7~12. 不信 此处借着对比法,用不信的因素衬托出信的因素。起点是思想,其推论毫不考虑神已启示的作为(7a节)与性情(7b节),而其宣泄的出口则是意志。悖逆(7c节)495似乎是很极端的说法,然而对神的呼召其实只有两种反应,这乃是其中之一,虽然其中会有程度的差异。本段显示,他们最后的信心(来十一29)完全归功于神,与他们最初的反应毫无关联──从出埃及记十四10~12可读到当时的情景。
  13~15. 不满 以色列人曾多次提出要求,盼望在旷野旅途能过得更舒适;这个事件取自民数记第十一章,最能披露这类经历。以色列人在两点上完全失败,而主耶稣后来在旷野中却全然胜利;一是身体的需求(她的大起欲心,民数记十一34记录成地名以作记念,相形之下,主耶稣的自制无懈可击),一是与神的关系,主不像他们一样,因
  15. 这是一句名言,陈明人若坚持到底,神会让步,但是却不会有好结果;此处所指最初的事件,是民数记十一18~20,及第32节所记的警告与大难。不过这句话也显示出一种模式,AV 的译文表达得很好:“
  16~18. 嫉妒 民数记十六3、13记载,一批自以为义的人起来攻击摩西,以为他擅自担任属灵与属世之事的领袖,而此处以简单的嫉妒一词,一语道破其动机。人的特色是自吹自擂的自义,而圣经的特色则是直话直说。马太福音二十七18为另一个类似的简洁声明:“是因为嫉妒……。”
  18. 这里提到被火烧死(参,民十六35),显然指可拉叛党也包括在作者的思想中,虽然其领袖的名字未予列出。
  19~23. 拜偶像 保罗在罗马书一23,陈述外邦人的罪状,引用了本诗第20节的七十士译本:他们将……荣耀换成……。无论是保罗、是本诗,或是神与摩西发怒的记载(出三十二10、19),都不容许我们认为,偶像不过是让人对准一个焦点来敬拜真神。那明明是替换!这句中的形容词,吃草,为令其羞惭的轻蔑语气:而在这样的选择中,他们乃是丢弃了他们的荣耀(直译,参 RV、NEB;又见耶二11),这是何等大的讽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荣耀,惟独他们所事奉的神是他们的荣耀。
  23. 摩西……到
  24~27. 退后 这是“真相显露的时刻”,因他们公然拒绝进军迦南(“我们回埃及去”),而少数不同意者几乎遭人用石头打(民十四4、10)。以色列人所藐视、不信的,不只是“那美地”与神的应许(24节),而正如神所说,是
  27. 分散的威胁,在相当早期已经出现(利二十六33以下),摩西的临别赠言也予以肯定(申二十八64以下)。
  28~31. 背道 民数记二十五1记载,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起淫乱”,而危害最大的,则是这事带来的属灵淫乱:“以色列人与巴力
  非尼哈快速的插手,“为以色列民赎罪”,因他满足了神审判的要求(民二十五13),而这亦是赎罪的要素之一(参罗八3下)。在另一次危机中,亚伦“为百姓赎罪”,以大祭司身分,站在活人与死人中间,拿着象征献祭与代祷的香(民十六46以下;参,利十六11~13),这又是赎罪的另一要素,在希伯来书中有详尽阐述。神对非尼哈的赞赏摘录于第31节,细节则记在民数记二十五11~13。算为他的义一语,令人想起亚伯拉罕的称义,及我们的称义(创十五6;罗四3、23~25);幸好我们所要效法的,是亚伯拉罕的信心,而不是非尼哈的热心!不过我们能如此,是因审判已经执行(在义者身上,代替不义者),赎罪已经完成──不是象征,而是完全实现!
  32、33. 激怒 这是记在民数记二十1~13的事件,当时摩西在怒中击打盘石。此处很公平地
  34~39. 学像异教 这一段与申命记三十二15~18立场相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19~22中引用该段,讨论基督徒如何面对异教文化。这三段经文都同意,虽然偶像是虚假的(本诗甚至没有称之为神明),然而其背后却有魔鬼;因此它们不只是欺骗的工具,更是网罗(36节)。
  37. 以下 摩西的律法中明文警告,不可向摩洛献人为祭(如:利十八21);但是此处则记有此行动,而无辜人的血一语,是王国衰败中的征兆(如:王下十六3,二十一16;耶十九4、5),因此本篇似乎是晚期的作品。但是也没有理由可认定,在黑暗的士师时代,不会发生这类事情,甚至我们还知道,有一次他们向耶和华献这种祭(士十一31)。
审判中的怜悯(一○六40~46)
  约书亚死后,过了一个世代,审判就必须开始,以后则以可悲的规律不断重现。第40~45节的故事,在士师记中例子众多,背道、呼求、释放、再度背道,循环不已。但第46节很难放入那段早年的历史。这类蒙恩的例子(所罗门在献殿时,曾为此祷告,王上八50),只在后期的记录中才有(如:王下二十五27~30;拉一2~4)。
祷告赞美的因由(一○六47、48)
  第47节的祷告,一方面是基于承认了全国的罪,一方面又抓住神的恒久忍耐,这便是全诗的要旨。这种祷告神最乐意回答。历代志在记载大卫迎接约柜时(代上十六35、36)497,将本节与下节也记在吟咏的诗中,如此便强调了一个事实:悔改在赞美中总有一席之地,而赞美在悔改中也有份。
  因此,第48节成为很合适的结尾高潮,因本诗的主题为:神的恒久忍耐胜过人的反复无常。它也成为结束诗篇第四卷的美好颂荣。
494 一部分困难是,不同的诱惑测探出不同的软弱。惟有主耶稣才能看出,杀害先知的一代与为他们修墓的一代,其实完全相同;这种态度不久就显明了出来。
495 与至高者作对(elyon)一词,将希伯来文作了一点修改。后者作“在海边(al-yam),在红海边”,这形式也讲得通,七十士译本给予非直接的支持。
496 “被轻视”,这里是用另一个类似的动词。
497 见本诗开头的注释
第一○六篇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