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第一一八篇 和撒那!
  本诗逐步让我们看见,当时的场面非常盛大,群情激昂,而在中央,则为一位敬拜者,他往圣殿前进,要献上感谢祭;这里所庆贺的事,不像一一六篇为个人的拯救,乃像君王的胜利,公义得以伸张。这里可听见许多声音:仪式之声(1~4节),个人的话(5~14节),民众之声(15、16节);还有一些对话的片断,就是那位中心人物及游行队伍来到大门,要求进去(19节),结果得着回答,蒙受称赞(20、26节),最后,朝圣者来到祭坛前(27节)。
  本诗既为“埃及赞美诗”的最后一篇,就是为庆祝逾越节而唱(见一一三篇的注释
第一一三篇 
永远的爱(一一八1~4)
  在这四则同样的响应背后,我们可以听见一大群会众的声音。本篇的结尾与开头十分接近(1、29节);此处对敬拜的呼召,在其他诗篇亦曾出现(一○六l,一三六1),显示这是很常见的呼召;也可看出,藉此机会主领人与会众能一同将神的大作为再演练一次(一三六1~26)。耶利米书三十三11,保存了这一幕的情景,神应许要使他子民再度昌盛,“必再听见有欢喜和快乐的声音,……又有奉感谢祭到耶和华殿中之人的声音:
  ‘要称谢万军之耶和华,
    因耶和华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译为慈爱之字,请见十七7的注释 因慈
适时的帮助(一一八5~9)
  现在,群众之声为一个人所取代;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底下他即将以王的身分发言(10节以下),又如王一般受到欢迎(10~27节)。然而在这里,他的见证与其他蒙拯救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提到的急难(5节),与一一六3那受苦者所感到阴间的痛苦或紧抓,为同一个字;他挑衅的
仇敌围绕(一一八10~14)
  万民显示出此次战役的真正规模。倘若发言者以自己作百姓的代表,此处使命我们想起全世界对 神之城猛烈的敌意,如诗篇四十六及四十八篇,并撒迦利亚书十四2所提到,最后万国将聚集,攻打耶路撒冷。但是不少解经家认为,这里是指在仪式中国王蒙羞的情景(见导论
Ⅲ 近代
  四度提到围绕(和合本包括环绕、围困),已经够让人深感威胁,而一大群蜂子和
小字,TEV);因为这种火燃起来是很突然,但也很快就烧尽,同样,罪恶的能力虽然凶猛,亦必极其短暂。
  我必剿灭他们(10~12节)可能应译为:“我将把他们赶回去”(参 NEB、TRP)。
  14. 这一节完全引自红海边的胜利之歌(出十五2a),第15、28节也是其回声。所以,出埃及的事件可成为神在历史中救赎的典范(林前十6、1l,直译:“如模型”),而救赎大工则由基督完成(参,路九31,直译:“他的出埃及,就是他将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
胜利之歌(一一八15~18)
  从这里开始,除了王(若他是王的话)的声音之外,还有其他的声音出现。仗是他一个人打的,胜利却由大家来分享。这个胜利(或拯救──是同一个字)其实应是耶和华的,就像在红海的拯救一样。此处再三赞美神的右手,就是摩西之歌的回声,以致让人注意到这一点。
受欢迎的得胜者(一一八19~27)
  19、20. 殿门前的挑战。这两节是对句,一句提出挑战,另一句则以挑战来响应,就像第二十四篇。我们的王凭他经苦难而成全的美德,亲自进了义门,这就是我们信心的荣耀;而荣上加荣的则是:
  21~23. 房角的头块石头538。这里首度暗示,在围攻的仇敌中(10节以下)有匠人,就是以色列人的权贵。在以赛亚的时代,他曾证实,这些人弃绝神的房角石,而“以谎言为避所”(赛二十八15、16):新约则清楚指明,这房角石就是基督的预表(太二十一42;罗九32、33;弗二20;彼前二6以下)。神为
  24~27. 和散那!当称颂!耶稣的暗示一点也没错(太二十一42、45),而民众也自然领会了,所以他们以这段经文的话来迎接
  在旧约时代,本诗所标示的场合显然是一个节日(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24节),虽有可能是安息日,但是译为节日的行伍之字(见下文27节的 增注 增
  曾参与过这类仪式的人,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这种情况会突然实现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没有预演,不是仪式,然而却带有爆炸的力量。在神所定的那星期,象征和预表都成了实际(参来十1),坛角即为十字架,而“节期”(见以下节日的行伍之增注 增
颂荣(一一八28、29)
  第28节再度是个人在发言,其内容取自摩西之歌,第14节曾引该节前半(参,出十五2),而此处则引其后半(较自由引用)。然后以会众的响应(29节)作本诗的结尾,这句迭句与本诗开头的引句相同(1节),不过现在却有了新的含义──至少对我们是如此。
增注(一一八27)
  节日的行伍所译的单字,意为“节期”或“朝圣筵席”(参,出二十三14、15)。这里则似乎取其延伸的含义,指筵席的某种特色,或是指礼拜者(参,大部分近代译本),或是指祭牲,如类似的出埃及记二十三18之暗示(参
BDB、AV、RV、RP;RSV 在玛拉基书二3译为“你们的祭牲”。亦请参“基督为我们的逾越”,上文曾提及)。
  树枝所译的字是一常见的字,一般的意思是“绳索”(如:诗二3;士十五13等);既然“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立刻让人一目了然,这译法应当比“以树枝系住节期的行伍”优先考虑540。惟一反对的理由为,按我们所知,祭牲并不是被绑着带到坛角的,虽然在希律的圣殿中,祭坛旁有这类系绳(参德里慈)。但是从介系词来到(即“直到”,和合:到)看来,“系住”可以视作含“带着……绑着”(有点像第5节,那里的希伯来文“把我”未写出,读者可意会。参 G-K 119 gg,那里提供更多例子)。总而言之,若视之为:“带着祭牲,绑着,到坛角那里”,则困难最少。
538 见导论
E 其他的
539 况且,耶稣或许心中也想到下一句话(耶和华……光照了我们,27节),因
540 有人为后者辩论,认为“捆绑”也许是“开始”或“加入”之意(见 Anderson 对该处的讨论):但对于这类表达法,我们惟一的数据只是“加入战争”。更有份量的事实为,犹太人的习俗中(参利二十三40),住棚节时要将柳枝堆在祭坛四周,游行队伍则一边绕行,一边吟诵本诗第25节(Mishnah, Suk, 4:5)──虽然到底这些仪式是何时引进的,并没有人知道。七十土译本及其他古译本,对本处的了解也与 RSV 相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