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廿九篇
第二十九篇 风暴之上的王
  耶和华崇高的尊荣是这篇诗的中心,一开头便是天上的景象,天使向神献上敬拜颂赞;强烈风暴从海上猛然扫来,掠过整个迦南地,再吹入旷野;而雷雨消声之后,是宁静的高潮,耶和华显为世界的审判之王,但却要赐福给
  紧促的反复,为早期希伯来诗歌的特色之一,如:红海之歌(出十五章)、巴兰之神谕(民二十三,二十四章),及底波拉之歌(士五章)。早期迦南的诗在这方面亦相仿186。或许大卫是借用一段古诗,并加以扩充,也可能他特意回到古典格式,令读者忆起赞表神救恩的古老战争颂歌187;无论如何,此诗文词充满原始活力,配上十八次反复提耶和华之名,与主题非常相称;而本诗的结构则使它毫无单调之虞,因景观能由天上移至地上,风暴行经各种路线,而最后则由狂哮的大自然转成享平安的属神子民。
天上的敬拜(二十九1、2)
  神的众子是“~elim 的众子”188。这大概不是像九十七7对假神的挑战,而是(根据八十九5~7判断,那里再度出现这用语)对天使的呼召。九十六7以下引用了这两节,可是在那儿是泛称人类。真崇拜的两项主要因素,都出现在这呼声中,即归给(或“给”)和敬拜(或“屈身”),因为前者征召心思──包括“心与手与声”──来宣扬神的伟大,后者征召意志来采用仆人般的谦卑态度。请注意在天使的敬拜中荣耀与圣洁二词,这正是以赛亚书六3撒拉弗赞美的主题,“圣哉”是论神的本质,“荣耀”则指一切从
风暴的路径(二十九3~9)
  耶和华的声音立刻经解释为雷声(3节);但这里强调是
  在这几节中,翻译大有磋商的余地。分岔(7节)直译为“劈砍出”,七十士译本此处为“分裂”(参,AV、RV)(或是它采用了类似的动词)。这里是描述闪电,也许是藉劈砍时会生的火花为喻,好像用打火石一般;也可能是描绘闪电像叉子般分岔(“分裂”)192。顺带提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五旬节(徒二1~4)那日,同样有火、大风和神的声音(虽形式极不相似),而那一天正是犹太经典他勒目(TaImud)所指定,要朗读本篇的节期(参注187 第二十九篇 
  至终的高峰是那回应的呼喊“荣耀!”这是出于谦卑、喜乐和了解的心。由此可见,对有些人而言,风暴不是无意义的突发事件,也不是敌对的力量,而是耶和华的声音,从
地上的救恩(二十九10、11)
  译为洪水之字很重要,因为它只在创世记第六至十一章,描述挪亚的洪水时出现过。那次大自然的力量有目的地倾盆而泄,实为最明显的例子。第10节动词的时态,强调了局势已定:“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过去式),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现在式)”(JB;参
RV、葛利纽)194。最后一节可以译为祈祷,像 RSV,但视为简单未来式可能性更大:“耶和华必赐……,耶和华必赐福……”。因此,本诗的结尾乃表明,神的大能并非徒然彰显其能力,而是
186 参 W. F. Albright, Yahweh and
the Gods of Canaan(Athlone Press, 1968), pp.4~25.
187 七十士译本在诗篇的标题之外,加上一段它对利未记二十三36的翻译,暗示本诗用于住棚节,就是纪念经过旷野的旅程。但今日它成为五旬节的诗篇,在新约时代亦可能如此(见第7节的注释
188 ~elim 是 ~el 的复数,这字是 ~lohim ,神的同义字。 ~lohim 指“天使”的用法,见八5,6的注释 人算什
189 JB 和 Gelineau 按照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读成“
190 在历代志下二十21,“将赞美归给至圣的荣光”之结构,响应两句之前的“赞美耶和华”。因此 NEB 将那里译为:“赞美
191 此前置词与诗篇一五○1、2a相同,见该处注释
192 Dahood 认为这里有工具的受格,即“以火矛劈开(香柏树)”。但这结构有乌加列文的证实,却无圣经希伯来文的根据,又需要第7节紧跟着第5节。
193 G. R. Driver, JTS 32(1931), p.255.
194 看 S. R. Driver, Hebrew Tenses(Clarendon, 1892), p.91. ──《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