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六十六篇
第六十六篇 众人的神──多人的神──我的神
  这是感恩的诗篇。开始为呼召全地(来看……,5节)参观以色列庆祝蒙神救赎的大典,焦点为整体的赞美;然后集中于一个人的感恩,这人将祭物带来,并呼召忠诚信徒(来听,16节)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亦即他们经历的缩影。我们不妨想象这一幕发生于公开的敬拜中,或许在逾越节,或许为另一场胜利的庆典;进行当中,全体的赞美停下来,让这一位敬拜者发言,他站在祭坛前,带着礼物,述说神的眷顾,
全世界的敬拜(六十六1~4)
  神在全宇宙的权能,是应当受称颂,也必会受赞扬的;这个主题在诗篇中并不特别,我们不必翻阅太远,只需看看本诗的前后两篇,便能知晓。
  1. 除了神的用词不同之外,这节与称谢诗(一百篇)的开头一模一样。从上下文看,这里的欢呼是朝圣者的呼喊,如撒母耳记上十24,那时众民“欢呼”拥戴他们的王。
  2. 这一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却为崇拜中的唱诗立下重要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或关注的事(2a节),及应有的品质(2b节,参 AV、RV“让
  3. 圣经一向不修饰拯救的严厉一面,审判总是其中的要素,而神无可驳斥的权能则为其基础。可畏一字,见十八44的附脚注 得
  4. 这里的时态可以作为现在式,但最好视为将来式,如 AV、RV。未来式对于现况比较讲得通:表明这是将会实现的应许。
国家的故事(六十六5~7)
  这是刚才所表达末后有盼望的原因。过红海与约但河(6节)的经历,证实了神能够拯救
国家的试炼(六十六8~12)
  正如前面所言,第8节显示出一种确信,即以色列的蒙福攸关全世界,这是亚伯兰曾得着的应许。下一篇中对这点说得更明白。此处论到的灾难可能不是指出埃及,而是最近的事。圣经惯于在一切事中都看见神的手(祢……祢……,9~12节),所以受苦就与得救同样有意义,因为苦难是仔细的查验(试验,10节),也是有益的操练(熬炼)。这种经历的效验之一,已经明显可见:承认生命与安定是礼物,而不是权利(9节)──即认识神是扶持者;新约在雅各书四15还需要将这一课重复一遍。
  11、12. 在这一连串对灾难的比喻中,译为痛苦(和合本作重担)的字别处从未出现过,其含义也不确定;但它可能是来自一意为“加压”的字根,与现代人用“压力”作形容的意思接近。以赛亚书四十三2也用水火的图画,但比本诗更进一步,应许我们在患难中神也同在,就像
  宽阔之地(和合本作丰富之地)直译为“饱和”或“溢出”,在二十三5,这字译为“满溢”。若这是原来的经文,意思就在婉转陈明神救恩的丰盛,而二十三篇则是明白直述。但古译本似乎将原文读为“缓刑”,也许那才是正确的284。
一人的还愿(六十六13~15)
  这一位敬拜者的感恩,竟冠于全国的感恩之上,似乎令人希奇;但与神的作为相较,这并不足为奇。神常关注少数人及卑微者,对
  有关还愿,请看二十二22~26的注释;不过这里略有不同,本篇的祭物完全归给神,而不是让敬拜者与朋友分享的那一种。一般的感恩祭,则是宴会的主食,强调相交的喜乐;但燔祭乃表明全然奉献。由此观之,这里的心情是领受管教,而非兴奋的感恩,彷佛献祭者在回想:刚除去的威胁有多严重,而自己所欠的债又有多深。这几节中祭礼的丰富,也显明这一点,藉诗的体裁道出,即使将所规定的一切祭牲献上,也不足表达感恩于万一。
一人的故事(六十六16~20)
  这人所说的来听,是向所有信徒而发;可对应以色列向全世界所说的“来看”(5节)。从全盘而言,教会主要是为神一次成就的事作见证,呼召人进入
  17、18. 这两节附带对祷告有两点启发,第一,赞美的必要(17节),即使求告十分紧急(如14节所示),也不能疏忽。参历代志下二十12、20、21约沙法的榜样。第二,完全真诚的必要,18节是典型的表达,而约书亚记七12、13是典型的例子。
  20. 最后的感恩之言,不单是因为祈求得着回答,亦是因为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与神的关系永远坚固;这关系有保证(见十七6的注释 因慈
283 发言人也可能是王或领袖,代表百姓说话。但是从这人的见证,以及其他地方所提在众人面前还愿的事(如:四十9、10,一一六14)看来,本诗较可能是提供给个别信徒在公开献甘心祭时所用。
284 即 rwaha,而非 rwaya。──《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