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七十三篇
卷三:诗篇七十三至八十九篇
  卷三中,自七十三至八十三篇,共计十一篇,构成一大单位,称为亚萨的诗;这位亚萨是圣殿几个诗班的创始人之一(代上二十五1)。卷二中第五十篇也属此名之下,但被孤置于前。本卷中另外四篇为可拉后裔的诗(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篇,为卷二的四十二至四十九篇后半),其余的作者则为大卫(八十六篇)、希幔(在八十八篇与可拉后裔并列)、及以探(八十九篇)。更详尽的探讨见导论Ⅱ
Ⅱ 
. B
B 作者
第七十三篇 “无法相比”
  这篇伟大的诗,记述一则以沉痛、绝望的心情探索人生的故事,结局却为出人意料的奖赏。这类问题令人想起约伯与耶利米的困惑;但最后似乎并非没有答案,诗人陈述了他的悔改,并且分享了一项惊人的大发现。
标题
  有关亚萨,见导论
B 作者
嫉妒的危险(七十三1~14)
  第1节相当独立,也是阐释全诗之钥,不但指明神能为人成就什么,也道出神对人的意义。清心一语,乍看之下似乎不起眼,其实非常要紧,因本诗将陈明,环境远不及态度来得重要,而态度可以因求一己之利而变得尖酸(3、13节),也可以因爱而坦然释怀(25节)。清当然包括思想清洁(不洁念头的破坏力,见多一15:彼后二14),但尚不止于此,基本上它是指完全委身于神。至于心,本诗中此字出现六次,它所强调的,正如布伯马丁(Martin Buber)的话:“心的情况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活在真理中,若是如此,他就必体验到神的美善;倘若他活在似是而非的道理中,则必常遭不顺遂,而他会误以为是神对他不好”325。
  正直的人(和合:以色列)是将原文稍作改动(见小字),把“以色列”(ysr~l)变成两个字,ysr~l(后者是“神”的同义字,但 RSV 与 NEB 将其省略)。这个译法没有什么根据,也毫无必要,因为“以色列”在解释上很有意义,而且放在开头,成为极佳的提醒,让人思想神的恩典与约,这些理当置于个人的反应之前。
  2、3. 难解的困惑。NEB 对此险境的刻划,比 RSV 更佳:“我的脚几乎滑跌,我的立足点即将丧尽。”诗人坦述这次信仰危机的原因,令人耳目一新。他大可摆出一副义正词严的姿态,要求公平公正,但他却承认自己有嫉妒的心,并且只凭所见来下判断(与赛十一3成对比)。
  4~9. 猖狂的姿态。很奇怪,有些人总以为信徒应当享有身体壮实的特权,虽然诸如这段经文,以及罗马书八23,希伯来书十二8等,早已陈明正好相反。诗人用这样的形容,透露出在富足中常有自夸狂傲的试探;其实神若垂听他最开始的祷告,很可能他也会落入同样的试探中。
  4. 本节 RSV 的翻译十分精采,不过它将一个希伯来字分为两个字。在第1节中,若这样处理便不恰当(见对正直人的注释),然而此处倘采用另一译法,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这样处理的确有充分的理由326。
  7. 第二句 NEB 的译文甚佳:“他们的心思漂着虚幻的浮梦。”
  这段话展现出天之骄子的画像:胖嘟嘟,自信满满;虽模样令人发笑,但他们待人苛薄无情,所以无人敢笑;在自负的怂恿下,他们甚至恐吓全宇宙。诗篇第十二篇、十四篇,也有这类人的素描;而他们对上天和全地的态度(9节),在本篇第25节有一强烈的对比。
  10~14. 寂寞的抗议。“我们看见至高者的时候,就必定会爱
  10. 这节经文在抄写时似乎有失误。第一句直译或为“……
  13. 洗手表明无辜一语,在二十六6是表敬虔的决心,这里则为其痛苦的回音。将这个热诚的举动看为浪费时间,是非常自我中心的自怜想法──我这样做,又得到什么?──不过,当作者发现自己居然会如此想,不禁大吃一惊,心生警惕,反而激发出较佳的思想架构,如以下所述。
信心的光芒(七十三15~28)
  他看法的改变,有一决定性的时刻,就是第17节所言的等,然而在此之前必有深刻的反思,在其后也必有持续的探索。
  15~20. 真理的黎明。踏入光明的第一步,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道德反省:从第3、13节的自我中心、自怜自艾,转念去思想一些基本的责任与效忠问题(15节)。作者仍然毫无头绪(16节),但是此一注意力的转向,至少使心情略为放松,不再钻牛角尖,只顾定睛看世界的一面。他以推崇的语气称其他信徒为“神家中的人”(NEB),直译为“祢的众子”(15节),这又带出前面遭疏忽的一点,其实这层关系本身就是另一种财富。
  17. 当他转向神自己,不再以
  18~20. 审判不仅是罪恶必然的结局,或其“以后的事”;虽然它的确是如此(见17节的注释),但它所意味的,是神最后亲自的拒绝,叫他们离开,就像不再理会某人,失去了兴趣(20节),这正是但以理书十二2的“受羞辱,永远被憎恶”,和马太福音七23的“我从来不认识你们”。“我们可能会完完全全被摒弃在外──被赶出、放逐、疏离,最后则被彻彻底底地忽略。”330
  21~26. 荣耀的午正光辉。(接续上段引句)“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被宣召进去,受到欢迎与接纳、称许。”这一点正是作者在前面所忘记的──因为嫉妒与忧愁最能令人眼瞎(他的用词更强烈,22节)。蛇在夏娃内心所挑起的,正是这种感受,以致她甚至视伊甸乐园为耻辱。如今真正的价值终于披露;此段虽然简短,但论到人对神的响应,恐怕再无经文能出其右。
  21、22. 诗人在为前面的态度悔改时,程度更为深刻。第2节中他已经留意到这种态度的危机;第15节里,他看出这是对同伴的背叛;现在他则承认,这是对神的冒犯。此种亮光是来自他发现自己在神面前(参17节,“进了神的圣所”),因为向着祢(和合:在祢面前)直译为“与祢同在”;起初他是抱着埋怨来到神面前,现在神的同在则成为他的喜乐。第23a、25b
节(见说明),再度使用“与祢同在”一词,因着这簇新的情境,内涵已截然不同。
  23、24. 希伯来文的时态,不像英文那样准确,不过这里似乎是特别安排的,要突显常与你同在的长久性。下文的顺序可读为(接近 JB 的译法):
  “祢搀着我的右手,
    祢以祢的训言引导我,
     最后祢要以荣耀迎接我。”
译为以后的字331,或译“最后”,显示最后一行超越了中间那行一步步的行进,而望向整件事的最高潮。至于那个高潮(可以译为到荣耀里,或“以荣耀”)究竟是指什么,则是尚未定论的问题;有人以为是指得着地上的尊荣,这说法似嫌层次较低;有人则认为是至终进到神面前的至大喜乐。本人觉得比较可能是后者。在用词上,接含此意,而此字用于以诺的故事(创五24,“神将他取去”;动词相同),以及诗篇四十九15,更显得支持此说。第四十九篇中,“

  25. 诗人对于神如何拯救他(23、24节,“搀着,引导,接……到”)满有把握之后,就因着神而有了安息,尽管环境仍然不利。
  从言辞的运用来看,天和地可以只是指“无论何处”。但既是向神说话,这两个字应当维持原意。圣经对天的描述,诚然完全以神为中心──
  “祢是它的亮光、喜乐、荣冠,
   祢是它永不下落的太阳。”332
──至于对地的看法,则为“我活着就是基督”,这句座右铭并不具排他性,反而能增进一切的关系333。
  26. 此处是面对死亡:因为衰残一字是指这方面,意谓“来到尽头”,而非“不足够”334。诗人秉持实话实说的原则,并不回避这件事,对于相形之下神的永恒性也不讳言(注意 RSV 小字“盘石”〔和合本:力量〕所流露的坚定,以及直到永远):他为两方之间那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求,而主曾指出,这关系即能胜过死亡(太二十二32)。而身为利未人,他更能清楚知道,神就是他的分(民十八20),大卫对于这样的把握,只能以模拟方式应用在自己身上:见十六5、6的注释 忠心的
  27、28. 真正的比较。诗人如今站在较佳的立场,就能回顾过去的烦躁与嫉妒,而得到真确的了解。何必为“狂傲人……心怀不平”(3节)?其实他们必要死亡。我的敬虔难道尽归“徒然”(13节)?其实我所有的是最重要、且对人惟一的益处(28节),就是亲近神。
  因此,虽然过去有一段时间,他所能做最好的事,就是把他的想法留在脑子里(15节),但现在他的口可以张开了。而在他所发现的亮光中,我们对他开头的赞叹句:“神实在恩待……那些清心的人”,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325 Right and Wrong(SCM
Press, 1952),37页。六次出处为第l、7、13、21、26、26节。
326 参 RV:“因为在他们的死中没有束缚(或“痛苦”)。”这段中死亡似乎出现得太早。“在他们的死中”是单一的希伯来字,lmota&m;分开来读,可作 lamo; tam,即以下译法中的楷体字之意:“……没有痛苦为他们:健全与壮实是他们的身体。”(译注:以上为直译,经润饰后可作“……他们没有受痛苦,他们的身体健全又壮实。”)
327 Tennyson, Guinevere, 1. 647(Idylls
of the King).
328 如,用 ~lehem(“对他们”),代替马所拉经文的 hlom(“此处””:用 mum lo~ yims~u“找不到错”),代替马所拉经文的 me male yimmasu (“一满(瓶)的水将流尽”)。若要替马所拉经文辩护,或可参我们的比喻说法:“吸收”或“吸取”别人的说法(参 Eaton 的看法)。
329 JB(参葛利纽)作“直到……我参透这奥秘”,但如此乃是将“直到我进入圣所”这直述句灵意化,并没有什么依据。
330 C. S. Lewis, 'The Weight Of Glory', Transposition(Bles, 1949), p. 30.
331 ~ahar 这个字,可以作副词,即“以后”,“在那之后”等(如:创十18,十八5;利十四8、19等);也可以作介系词,“在……之后”。后者(“在荣耀之后”)在此很难讲得通,但七十士译本认为是如此用,而 RP 将其修改为 ~orah(“在荣耀的路途上”)。若作“以后”解,则没有这类困难。
332 W. C. Dix,“好像古时之人的快乐”。参,启示录四2以下,二十一22~二十二5。
333 腓立比书一21。参,保罗既亲切又长存的友谊,而这正是他的格言。
334 JB 所译“为爱憔悴”有些过分。这个动词若以介系词 for 和其对像相连,可以有此含义,但此处它是单独一字。──《丁道尔圣经注释》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