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卅六章
攻打犹大(Ⅰ)(卅六1-3)
卅六至卅九章大部分由散文体所组成,叙述西拿基立入侵犹大、希西家的疾病和来自巴比伦使者的故事。这段记载几乎逐字逐句地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十三节至二十章十九节再次出现,但在以赛亚译本中有两处重要的差异,说明我们的作者比列王纪的作者更不关心实际所发生的事情。第一,在卅六章一节之后遗漏了三节富有启发的经文。列王纪下(十八14-16)谈及希西家王怎样向亚述人投降:
14 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担。’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
15 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16 那时,犹大王希西家将耶和华殿门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了亚述王。
以赛亚书谈的只是胜利的故事。第二点差异是第三十八章的华丽感恩诗篇并未在列王纪里出现。
这篇记载的重要特点是它包括了三篇祈祷文,其中有上面所说的长诗(卅七16-20,卅八3,卅八10-26),以及四个预言(卅七6-7,卅七21-35,卅八5-8,卅九6-7),令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视这部分是神学论述而不是历史记事。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二章),其中希西家的故事,阐释颇为不同。不仅是他的屈辱投降像以赛亚书的记载一样完全不提,还有他的失败心情(赛卅七3-4)也都不提,只是随笔一提以赛亚的关键角色(代下卅二20)。以赛亚书卅八至卅九章令人兴奋的故事则简略的顺便一提(代下卅二24-31),而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简短提及的希西家所作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历代志则以冗长的三章加以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一章)。历代志作者甚至没有道明他登基第一年的日期(代下廿九3)。我们所关注的是当我们研究事件的三个不同说法时,必须留意作者的用意而不只是真正发生的事,拿它作为永恒的神学而不是古代的历史看待。关于这一点在先知以赛亚书确是如此,‘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1)必须能与一章一节,六章一节及十四章廿八节所给的日期按次序联系起来。
卅六至卅九这四章的日期是在同一年。在希西家病危的‘那时候’,获得增加寿命十五年,令他的统治期长达廿九年(王下十八2)。也是在‘那时候’,提示巴比伦派使者来耶路撒冷,这令我们想起以赛亚所说关于巴比伦人的预言(卅九1,5-7节及四十至四十八章)。根据亚述的官方记录(当时写在泥版上保留下来),西拿基立入侵的真正日期是公元前七○一年,正是希西家在位的第二十四年,而不是第十四年(1节)。或者是旧约圣经保留亚述人在公元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间的另一次入侵(即是第十四年),正如第二十章所说的。在历史层面上看,显然有多少混淆不清,但这不是本注释书必须解决的事,我们倒应该在它的宗教信息上集中思想。
根据列王纪下十八章七节,希西家对亚述揭竿作英雄式的背叛与进击并非事出无因。我们对西拿基立的统治并不感到陌生,这可从当代的亚述记录,例如尼尼微壁上浮雕的可怕拉吉囚犯雕像(现存于英国博物馆),以及圣经和次经上的传说而知。
亚述人下来像狼进羊栏;
他的军队闪烁着金色与紫色光辉。
(拜伦西拿基立的灭亡)
以赛亚书五章廿六至三十及十章廿七至卅二节对于他进军攻打耶路撒冷居民的后果,已有清楚的描述。
废去任何有关的和平条约(见王下十八14-16),令亚述人‘拉伯沙基’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城外的行动更显得有效。‘站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的仔细描写(2节),令人想起较早的危机,当时‘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赛七2-3)。
在第三节中所提及的三个希伯来官职名称与亚述人‘拉伯沙基’相称。他们的名字次序依照职位的重要性安排(见赛廿二15-25)第三位”史官“若译为”传令官“,则更为可取。场面的安排是让 神的子民与 神的敌人正面交锋。
攻打犹大(Ⅱ)(卅六4-22)
亚述与耶路撒冷之间的舌战,是技巧地引用了情感的神学语言而展开。负责作大部分发言的拉伯沙基引用不同的以赛亚式声明和要求。以利亚敬、舍伯那和约亚所能做的是要求他用犹大人所不懂的言语发言(11节),且静静地撕裂衣服(21-22)。
拉伯沙基在他的第一篇讲辞中介绍亚述王的谈话,拿这谈话当作是出自 神:‘亚述大王如此说……’(4节)。谈话中的‘倚靠’(5节)和‘仗赖’(4节)是引用早期的以赛亚传统(例如三十15,卅一1,卅二9-11及17),亚述人加以模仿嘲弄。对埃及的依附由以赛亚亲自加以斥责(三十1,卅一1),令亚述人的谈话更显得强劲有力。他用‘压伤的苇杖’(6节)用暗喻所来指的埃及特别合适,以西结在他对埃及不利的预言中也用这暗喻(结廿九6)。
希西家废去‘邱坛与祭坛’的传统说法(7节)没有记载在以赛亚书当中其他地方,但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历代志下廿九章三节以下及卅一章廿一节的记载却为人所熟知。对读者来说,亚述人的论辩因此被讽刺性地中和了,因为他们明白希西家施行改革是因为他倚靠 神(王下十八5)。以赛亚书卅六章八节说亚述人讥笑犹大的骑兵不足,而第九节又说倚靠埃及徒劳无功。既然我们知道,根据以赛亚的教训(例如卅一1-3),救恩不是靠兵力也不是倚靠埃及人的战马与战车而是倚靠 神,这又是明显的双重讽刺。
最后,三十六章第十节对十章五至六节及七章十七至二十节作强烈地暗示,这两处的记载说亚述是听命于 神。于是拉伯沙基的最后论点是他甚至有犹大的 神在他旁边;但是读者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
下一个具戏剧性的讽刺事件也极为高明(卅六11-12)。亚兰语是国际性的外交用语,也会是在这样的场合中常用的交谈媒介。但它也可能对旁观者造成隐瞒部分事实的后果。当亚述人坚持用犹大语,人人听得懂的希伯来话,而且是‘大声喊着说’(13节),让每个人听到的时候,我们会乐于想象他以后在耶路撒冷居民之前遭受侮辱的情况。这种情景消除了第十二节他对城被围困后所作的可怕暗示。
拉伯沙基的第二篇讲辞(13节及以后)令人回想三十年前的类似场面,当时以赛亚的任务是劝服另一位王在面临危急存亡之际必须信靠 神(七章)。但这一次的威胁不是犹大北面边界的两个小国──以法莲和亚兰──而是一位大王,即亚述王本身,‘他所有的威势必漫过一切的水道’(八7)。拉伯沙基再次传述亚述王的话就像这话是出自 神。他的论点简单而且有说服力,合乎人性。希西家太软弱,无法与强有力的亚述对抗(14节)。耶和华只不过是地方神明之一,对亚述人绝不造成威胁(15,18节)。亚兰的哈马和亚珥拔,还有撒玛利亚(他们的 神曾是耶和华),都在数年间被他们攻取(19-20节)。西法瓦音还有在相应的经文(卅七13及王下十八34)提及别的名字,都不为人所认识,但列王纪下十七章提及一些有关他们敬拜之神的事(31节)──
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在以赛亚书卅六章十五节,作为外国人拉伯沙基所用的‘拯救’一辞,在四十四章十七节所提的偶像和假神也用,这与希西家及以赛亚提及耶和华为他的百姓所做的事所用的权威性‘拯救’一辞(卅七20,35)成为对照。
这位亚述人在他的论辩中藉着叙述亚述人统治下的幸福生活去劝服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16节),十六节的‘和好’(peace)常译成‘祝福’(blessing)。(例如四十四3),反映了语调由凌辱转变为甘言引诱。这是撒但的声音,他克尽所能的企图破坏 神之民的信心。但是‘百姓静默不言’(卅六21)表示犹大的三官员多么痛苦不安──这也正是约伯三友的反应(伯二13)──同时也是三十章十五节及其他地方所说的抓牢他们对 神的信心──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
(诗四十六10)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