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约珥书第二章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二1-11)
现在先知宣布一个从 神而来关于将来的晓谕;在这个晓谕里,他把可怕的过去和黑暗的将来编在一起。这一段的主题是耶和华的日子;这个主题在开头的两节(1-2节)中,在晓谕一开始就托了出来,又在这一段的最后一节(11节)中陈述。但是这一段的中心内容,仍然回到蝗灾的话题上(3-10节);然而,进一步仔细考察发现,先知用以讲论他们最近经历的蝗灾的言词,现在已经转用于生动的描写即将来临审判的日子。
这样,在第一节开始的吹角警告,是指着将来,而不是指过去。先知小心地选择用词,去绘画一座即将被围攻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耶路撒冷,或者锡安;这座城的守望者奉命去吹他们的角,藉以警告所有居民,敌人进攻的危险迫在眼前。但是在这里吹角发出警告进攻这座城市的,不是敌人的军队,而是一队天使天军,他们的来到表示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已经临近了。这个日子被描写成黑暗和幽冥,大队的联军迫近包围耶路撒冷的密云乌黑的日子。这一个事件被启示为独一无二,从来没有发生过,并且以后也永不再会有的(2节下半)。
逐渐地,先知语气改变了,他一方面继续去描述即将来临的天军,另一方面唤起人们想起最近发生的蝗灾。这样,过去的可怕经历和将来审判的联系,在先知的教导中变得十分清楚。最近的蝗虫入侵,本身是十分恐怖的,但只是未来更加可怕的事件的阴影;如果过去所有的灾难,只是将来的一种象征,那么,耶和华的日子就的确是更加大而可畏了。
把耶和华的日子来临时的情形,描述比喻为蝗灾,用意是说其全面的毁灭和不可改变的进程。在三至十节中所用的语言,是为了使人想起蝗虫的强烈破坏情形。
先知讲的信息的强而有力,不仅在于他使诗的语言贯穿他所讲的,而且唤起听众联想将来、回忆过去。他们最近经历蝗虫的毁灭,现在,藉着警告有更可怕的灾难,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它将突然改变以后的时间和历史!正像先知所描述的那样,那日将具有末世的特征,它不像他们最近遭遇的蝗灾,它将远比蝗灾严重得多,远超过人的语言所能说明。
先知除了警告那日不可避免一定要来到以外,在这段开始时,先知也提供一线的希望,虽然没有举出具体的内容,但在第一节吹角响起大声时,如果听者接受这种警告,也许还不致太迟。因为既然来临的是耶和华的日子,惟独耶和华自己定了这个日子,
当我们在先知传讲这段信息之后这么多世纪重温这些警告,更感到它的迫切和为期不远。耶和华的日子总是要来到,它总是威胁着全人类,总是催促我们对它的显现,不可有丝毫迟延或松懈。几百年以后,使徒约翰在他奥秘的著作里,他同样用蝗灾来预告天使降灾的情形(启九1-10)。看来这不像是一种比喻,用来字面上解释和形容将来要发生的事;它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必将发生的大灾难的投影。做为人类的一个成员,我们已经看到这个世代发展到如此邪恶,人类的行为已如启示录所预言的那样,我们囤积武器如启示录所预言,只等待魔鬼一引诱,就会令其发出威力。先知所预言的,已不是遥远将来的事,而是近在眼前。耶和华的日子即将来到,‘耶和华的日子’是我们人类可以参与的:对于那些追随邪恶的人,他们的确要使这个日子成为‘乌黑的日子’;但是对于那些仰望 神怜悯和忍耐的人,却存在着希望。 神将永不会改变,虽然人类的罪必使预言实现,但是只要人能醒悟,是可以依靠 神的怜悯使自己的命运改变过来。这是约珥希望传达给他那个世代的信息,对于先知以后的世代,这些信息同样重要。
呼唤悔改(二12-17)
在前面几节的经文中,先知绘画了一幅迫在眼前不幸命运的图画;他警告人们有一支可怕的军队临近耶路撒冷,决心要实行毁坏。这种趋势看来不可躲避,唯一的希望先知提及的,是藉着守望者大声疾呼,警告城中的人们,或许有一线希望。现在先知更进一步从积极方面来阐述,他号召人们悔改,因为这样也许是唯一可避免灾难威胁的方法。当一个读者或者听众悔改,最重要的是记住呼召发出的背景,因为正是豫感到一种威胁,使之觉得危难临头,并且考虑悔改。我们在研读的这一段经文,可以看到先知教导悔改的三个步骤(或者三幅图画):
(一)悔改的邀请(12-14节)。信息一开始,就引用 神自己的话,说:‘你们应当……一心归向我。’(12节)然后先知加上他自己的告诫,敦促百姓悔改归向 神。注意这里的先后次序是很重要的。早些时候,约珥警告人们,耶和华的日子即将来到了;现在,正是这位耶和华,默示预言的主,
在这里,先知告诉我们 神最基本的性情。虽然我们从旧约的先知那里听到许多关于 神施行审判的事,但是聪明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些 神的审判都不是
(二)悔改的行动(15-16节)。先知清楚知道,单单邀请人悔改是不够的,必须有悔改的行动表现出来,藉以激励他们真实的悔改。因此
这个国家(经文中只用耶路撒冷居民的称呼)现在召集了一个公众的大会;在会上宣布禁食,因为这次会议将要产生和决定公开的悔改行动。藉着行洗濯之礼,百姓人人自洁;外表的清洁表明内心有清洁的愿望。所有的人都要出席这次会议,包括长老(中文圣经译作‘老者’──译者注),他们是百姓的领袖;还有孩童和吃奶的婴儿,他们也被带来参加。他们虽然难以对国家面临的危险,负任何责任,但是他们的将来却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就是那些新婚的,他们似乎比别人更有理由不出席会议,然而却都参加了;因为他们有没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丈夫或妻子,完全取决于这次严肃会禁食的结果。
从先知号召聚会采取行动,我们再学到一点:很多时候我宁愿把宗教信仰当作个人的事;不错,悔改的确是个人的事。然而聚会使个人对危机的程度产生新的觉醒。对群众个人来说,谁犯罪必须悔改。然而社会整体的行动,必出现共同的罪恶;犯罪的人,并不只是个别的,而是整个社会,因此整个社会都必须悔改。不但如此,共同在一起,能出现一种新的觉醒:如果都希望有前途,如果希望审判能够除掉,所有的人都必须行动起来。他们共同犯罪,共同被饥饿引起的痛苦抓住,共同造成了目前的危机,因此也需要共同的行动,而不是个人坐在屋里的悔改,才能控制局势,有把握解决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中间那些宁愿自己孤军作战,不喜欢集体和群众的力量的,必须意识到,在一个伟大的集体中所能得到的见识,所能采取的行动,绝不是个人努力所能达到的。
(三)悔改的祷告(17节)。最后,先知做了一个祷告;在这个祷告里,约珥用了第一人称,像是直接向 神发出的,但事实上却是教导祭司在悔改的大会上发出的。祷告可分为两部分:(甲)首先,他们恳求主顾惜、宽恕
所有悔改的祷告都必须有两部分,如果它是真诚的和健全的,都要具有这两方面。当悔改的时候,我们祷告 神怜悯宽恕我们;但是这样祷告容易变成太自私,故我们也要为更大的目标来祷告,那就是藉着 神顾惜、宽容我们,使 神的旨意能持续下去。正像 神的旨意是要藉着以色列向所有的国家启示
垂听应允祷告(二18-27)
在前一段经文中,先知呼召他的人民集合,开一个全国的悲哀大会。最近的蝗灾对先知暗示了一个更可怕的威胁,那就是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耶和华的日子将是审判选民罪恶的日子。在召集的全国大会中,先知迫切要求他的人民向 神祈求顾惜,在审判中怜悯他们,除去他们的灾难。到了十八节,一个崭新的局面开始了!在这两段经文之间,假设存在着一个不详的中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先知的警告被大家所接受,全国的大会也召集了,祭司也向 神祷告祈求宽恕。约珥书的其余部分,包括了一系列先知的晓谕,其中也有 神响应他们的祷告。换句话说,参加聚会的人真正的悔改了,使得审判的日子的直接威胁得以防止了。但是 神回应悔改的祷告,就像这本先知书中经常遇见的那样,它不只是指在不久的将来,而是在较远的将来。本章十八至廿七节所讲的,是不久将来的情形;但是在这以后,在更远的将来,还有一个暗淡的轮廓浮现。
很可能在十八至廿七节中(也许以下的一些章节也包含在内) 神藉着先知所晓谕的,是他在召集的全国大会中所实际传讲的。在悔改和悲伤之后, 神藉着先知的口在大会中向百姓宣讲这样一些应许的话,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通的。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觉察到, 神答应百姓的祷告,是一种应许:欢乐和祝福必将来到,在这种情形下百姓将不再惧怕,而要欢喜快乐。 神对百姓悲哀的响应,说明了在 神与
(一)耶和华应允
以色列人的信仰本质上是建立在他们与 神的立约关系上;祷告是表示这种关系的一种方式。当关系破坏了,信仰也就在崩溃的危险中;正像约珥清楚说过的那样,以色列人的罪恶,招致 神的审判。他们的悔改行动是一种自觉弃邪恶归向真神的行动。只有再次寻求与 神建立亲密的关系,祷告才能再次进行;因为祷告是向 神说话,只有关系重新建立起来,祷告才能蒙垂听。
基于以上的反省,我们清楚看到 神要应允祷告,必须有人的转变作为先决条件。虽然 神一直爱
(二) 神响应的内容。 神应允
这样详尽地记载 神应允
(三)对祷告的回应(21-23节)。在 神应允百姓的祷告中,加进这样一段短诗,记述百姓对 神宽容的回应。这几节经文一方面进一步详述 神的祝福,但主要的是邀请三方面对 神听祷告作出响应。从字面下看,是对‘地土’(21节),对‘田野的走兽’(22节),和对‘锡安的民’(23节)讲的。(甲)地土,它从前曾被蝗虫蹂
感恩和欢乐是对 神丰富的赐予最基本的响应,因为它们表示生命的丰富,并使得 神也可以高兴。鲁益师(C. S.
Lewis)有一次这样写道:‘除非 神是像贪慕虚荣的妇人要求称赞,或者沽名钓誉的作家向从未认识他的人推荐他的新书’,否则 神是不需要
将来的祝福(二28-32)
随在先知晓谕蝗灾之后,是应许听祷告的承诺(18-27节),现在接着讲到将来的应许。这些话显然是属于约珥时代以后的事。在这里用‘以后’两个字,放在廿八节的开头,表示以下这些内容,在时间上是指前面预言的祝福之后。它很清楚指一个中间时期,在时间上尚未确定的将来;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31节)。耶和华的日子,先知早些时候已经预见它要威胁犹大(二1-2),现在他进一步指出,这个日子不但对犹大是幽暗和悲伤的,就是对世界各国,也都有同样的威胁(第三章)。但在这个日子来到以前,先知预言还有一个中间的时期存在,在这个时期中,要充满着 神所应许将来的祝福。
描述这个中间时期的经文,成为新的圣经记载的中心内容,它就是基督教会的历史。但是太快地用‘基督徒的眼光’来读这些经文也是危险的,因为那样将不能抓住上下文中首先对犹太人所具的意义。依次从两方面来考察这段经文是必要且有帮助的:
(一)这些经文的原意,是约珥对在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讲的话。这些居民刚刚熬过他们的国家所遭遇的危机,虽然 神已经应许复兴他们(二18-27),但是百姓仍然处在蝗灾造成的破坏和贫乏之中。对于这些百姓,先知把 神的话语传达给他们。
 神将要把
然而先知看到的将来比这更远:在耶和华的日子未到来以前,将要发生一些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包括太阳的失光,和月亮的变色。在这些大而可畏的日子里,那些求告主名的人,却要得救和得安全。
我们不能肯定约珥的听众对这番说话作何理解。直至不久以前,他们还以为耶和华的日子似乎即将要介入他们的时代和历史。现在他们可明白,这日子还很遥远。不过,这日子始终是要临到的。他们也明白到,那日子的性质已有所改变。它不再单是威吓和审判的日子。审判和灾祸仍要出现(见第三章),但在这日子同时也可找到平安。在未来的威胁来临之先, 神将会施恩,浇灌
(二)从新约的角度来读约珥的这一部分预言,我们能读出一个崭新的意思,远超过先知的时代所能理解和接受。在新约圣经中多次引用或提及这些话(见可十三24;罗十13);但是最集中的解释这些话,要举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中所论及的(徒五17-21)。彼得在他的讲章中,把约珥的预言当作主要内容,并把它与耶稣、以及五旬节圣灵降临联系起来(徒二1-4)。预言所指的圣灵,使信徒能讲各国的方言,因此它使得福音能打破语言的限制,去使和国人民了解并接受。
我们从新约的记载可以看到,约珥提前几百年讲到‘教会的诞生’(也许是完全无意的)。他对那些曾经被蝗虫蹂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