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五章
神迹的条件(五1-11)
闻名遐迩的加利利一湾湖水,有着三个不同的称呼──加利利海、提比哩亚海和革尼撒勒湖。湖有十三哩长,八哩宽。由于整个湖处于地壳的一片陷坑,因此湖面低于水平线有六百八十
革尼撒勒,其实是湖西岸那一片平原的名字;土地以此最为肥沃。犹太人喜欢研究字源学;在革尼撒勒一辞,他们找出三个不同的字源,每个都是用以说明革尼撒勒之美好。
(一)Kinnor,意思是竖琴,基于‘此地的果实如同竖琴的琴声那样甜美’,又或是‘此地的浪声如同竖琴声那么悦耳’。
(二)gan──花园,和sar──王子,连在一起是‘王子的花园’。
(三)gan──花园,和asher──财富,连在一起是‘财富的花园’。
我们在这里面对着耶稣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上一次,我们听
在这故事里,记载着一系列我们可以称之为行神迹所需具备的条件。
(一)眼光要敏锐。我们不必以为耶稣为了施行这个神迹,便特意的创造出一大群鱼来。在加利利海,鱼群常空群出动,布满整个大海;鱼群如果聚在一起,就有一英亩那么广阔。极可能是由于耶稣眼光锐利,刚察觉这样的一大群鱼,而
(二)有努力不懈的精神。彼得虽然是十分困倦,但由于是耶稣的吩咐,他还是准备再试一遍。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不幸乃缘于他们往往放弃得太快而功亏一篑。
(三)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黑夜已过,而黑夜才是打鱼的时候。环境看来全不惬意,但彼得说:‘无论环境是怎么样,只要你这么说,我们便要再试。’太多时候我们都在等待,因为时机未到。若果我们非要等到环境十全十美不可的话,那么我们便永远起不了步。我们若要见到神迹,那么在耶稣吩咐我们尝试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时候,我们必须服从
摸那摸不得的(五12-15)
巴勒斯坦有两类
有关
负责伊度麻疯病营工作的麦当奴医生(Dr. A. B. MacDonald),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一)耶稣触摸那摸不得的。耶稣放手在那人身上,换上任何人,早已退避三舍。这里有两层意义。第一,每当我们蔑视自己,每当我们的心充满难堪的耻辱,让我们记着;无论怎样,耶稣的手总是为我们而伸出。路得福(Mark Rutherford)希望在八福之外再加多一条:‘医治我们自卑的有福了。’这正是耶稣在昔日以至今日所做的。第二,基督教的要义包含了要触摸那不可触摸的,去爱那不值得爱的,去宽恕那不当宽恕的。因为耶稣是这样行,故此我们便当这样效法。
(二)耶稣吩咐那人在得洁净后,依常规的履行当守的律法。这些律法记载在利未记第十四章。耶稣的吩咐说明了神迹并没有排除医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神迹的缘故,而省却了遵行律例的责任。如果我们忽略了 神所赐的恩赐和智慧,我们便不可能企求神迹的发生。只有把人的努力和和 神的恩典相配合,那才可望产生神迹。
(三)第十五节表明了耶稣极受群众的欢迎。这情形是因为他们都希求从
反对势力激增(五16-17)
经文虽只有短短两节,但读的时候,切忌囫囵吞枣,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士和法利赛人经已现身。反对的势力一日未能把耶稣杀掉,一日未能满足。
要明白耶稣的遭遇,得要明白犹太人的律法,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与律法的关系。犹太人在大约公元前四四○年自巴比伦回归的时候,他们清楚明白,从人的角度来说,雄霸天下的盼望已成明日黄花。因此他们刻意的以作为律法之民的身份,寻找民族的伟大。他们愿意竭力的去了解和持守 神的律法。
十诫是律法的根基。十条诫命是人生活的原则和指导。它们并不是僵硬的仪文规则;它们并不是用来作为每一个情况,每一件事情的规限。但对于一部分的犹太人来说,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所要的不是大原则,而是涵括生活每一小节的规条。这些规条就是从十诫中推行得来。
举个例来说,十诫中有一条谓:‘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他们便据此而制定在安息日不许作工(出二十8-11)。而犹太人又提出问题:‘甚么是工作呢?’跟着他们便为工作下定义,把它区分为三十九个纲目;他们叫这些纲目做‘工作之父’。然而他们仍然觉得还不足够,把这些纲目再细分条,于是产生了上千的规条戒律。这些规条被称为‘口传律法’,犹太人对待这些‘律法’要比十诫还要来得重。
再举一个实例来看。有一项工作在安息日中被视为禁止之列的就是背负重担。耶利米书十七章廿一至廿四节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在安息日中担甚么担子。’但律法师坚持要给‘担子’下定义,于是‘担子’的定义遂告产生。所谓‘担子’就是‘一份干无花果那样重的食物,足够的酒在杯里混和饮料,足够一口咽下去的牛奶,一份足够膏抹小孩的油,一份足够湿润眼药膏的水,一张足够给税局写告示的纸张,一份足够写两封信的墨水,一支足够用来作笔的芦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在安息日里一个裁缝师在衣袍上留下了一根针或一枚别针,那便是坏了律法,犯上了罪行;检起一块足以用来扔向飞鸟的石块,也就是犯了罪。而一切善行俱要认同于这些巨细无遗的规条守则。
让我们再看其它的例子。在安息日治病是一种工作。根据条文,只有生命确属陷于危险状态才可以进行救治;而医者只容许使病人的病症不恶代下去,并不可以改善病情。可以用一条绷带包扎伤口,但不可使用任何膏药;可以用棉絮塞放在疼痛的耳朵里,但不可以使用任何药物。显而易见的,这些繁文缛节可以说是永无止境。
文士是律法的专家,他们熟稔这些规则节度,也就是他们从律法中把这些规条推衍出来。法利赛人意思就是‘分离者’;而法利人赛人就是那些从普通百姓以及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离群索居,以持守这些律法规条内。我们要注意两件事。首先,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而言,这些律法与生死攸关;破坏任何一条规矩便是死罪。第二,只有那些极端诚实的人才会尝试持守这些规矩,因为这些律法使生活极端不便。而只有最优秀的人士才会作出这样的尝试。
这些规则条文对耶稣来说,可谓一无可取。在
从这时条开始,耶稣毫无喘息的机会。
耶稣深悉这一切,就在
宽恕与疗治(五18-26)
这是个描写细致生动的故事。耶稣正在屋子里教训众人。巴勒斯坦的房舍都是平顶的,只有少许的倾斜,好作为下雨时排水之用。墙头的两端排放着间隔紧密的梁木,梁木之间堵塞着压实了的嫩枝和石灰泥,加上涂抹的功夫便成了屋顶。要从梁木间取出填塞着的枝泥,那是轻而易举之事。而事实上,棺椁便常常打从屋顶吊出吊入。
经文中有关赦罪的意思是甚么呢?我们要知道在巴勒斯坦罪和受苦是纠缠不开的。若有人在苦难当中,不言而喻的他便视为犯了罪。因此,受苦之人往往会有一种病态的罪咎感。这就是为甚么耶稣一开始便告诉那人他的罪赦了。若不是这样的话,这个人便永远没法相信他的病可得医治。这里展示出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争论的方向。他们反对耶稣对这人的宣赦。但根据他们的议论和假定来说,这个人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犯了罪;但如今他已病愈,那就表示他的罪已蒙赦免。法利赛人的怨言只是自打嘴吧,哑口无言。
使人惊异的是这人藉赖朋友的信心而蒙拯救。耶稣见他们的信心──由于他们急切的信心,不计任何艰辛,把他们的朋友带到耶稣跟前,使他得蒙救治。今日,这类的事情仍然不断的发生。
(一)有些人是因着他们父母的信心而蒙救赎。卡莱尔(Carlyle)经常对人说,多少年来母亲的话仍然言犹在耳:‘信 神,行正事。’在奥古斯丁放荡不羁的时候,他敬虔的母亲来到主教面前寻求帮助。主教说:‘以这样的祷告和眼泪,这孩子没可能会灭亡。’我们当中相信有许多人乐于见证,今日的我们,以至将来的一切,皆要感谢我们父母在主里的信心。
(二)有些人每一天都是藉着爱护他们的人的信心而蒙拯救。韦尔斯(H. G. Wells)新婚之际,成功带来他新的试探。他说:‘每当我想起在摩宁顿路(Mornington Road)十二号折门之后,躺卧着一位甜美而纯洁的妻子时候,如果要我在她面前以下流、醉酒卑劣的姿态出现,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当中许多人若不是怕见亲爱的人眼中的痛苦和忧虑,那么我们将会做出一些可耻的事。
在生命和爱中──感谢 神──有着宝贵的影响力,拯救无数人的灵魂。
被遗弃者的宾客(五27-32)
我们在这里见到的是马太受呼召的经过(参太九9-13)。巴勒斯坦诸类人中,以税吏最为人所憎恶。巴勒斯坦是罗马人治下的地方,而税吏是受命于罗马政府主理其事,故此,他们都被视为变节者和卖国贼。
当日的税制弊端百出。罗马的税务是以包揽的方式经营。他们在指定的区域内定下某一数目的税额,然后便把征收权卖给出价最高者。年终的时候,只要竞买者能够交出约定的数目,其余从百姓身上榨取得来的,他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拥为己有。由于当时既没有报纸、电台或电视,亦缺乏可资作公开宣布的途径,普通百姓对他们应缴的税项一直蒙在鼓里。
这个制度由于反对日烈,到了新约时代,已经废止了。只不过税还是要交,卖国的税吏仍然为罗马人服务,腐败和剥削仍然存在。
当时有两类税收。第一,是规定的税项。凡十四至六十五岁的男人,十二到六十五岁的女人,都要缴付人头税,以换取生存的权利。土地税征收谷物的十分之一,或是酒、油的五分一。税款可用货或钱缴付。入息税是男丁收入所得之百分一。在这些税项里头,还不致有太多可资敲榨的余地。
第二,则是各类的杂税。使用大路,港口、市场,皆得付税。牛车亦得交税;每一个轮子,拉车的牲口皆得逐项计算。某一些货物要交购物税;还有进口税和出口税。一个税吏可以在路上截停旅客,打开他的货载,以近乎随意的态度课取货税。碰到无力付税的,税吏便会提议以高利贷的息率借钱给他。从此便泥足深陷,难以脱离税吏的掌握。
强盗,杀人凶手和税吏,被视为一类。税吏不得进入会堂。有一位罗马作家提到,他曾经见过一位诚实税吏的纪念碑。在这违反本族利益的行业里头,诚实的税吏实属罕见,因此他获授纪念碑。
而取稣却选了税吏马太,作
(一)马太第一件事便是邀请耶稣赴席──他当然请得起──并广邀他的税吏朋友和他们那些被鄙弃的朋友与耶稣同席。马太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与人分享他心底里的惊奇。约翰卫斯理曾经说过:‘没有人是单独上天堂的;他一定要找到朋友或是要结交朋友。’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要与人分享所找到的福气。
(二)文士和法利人赛人反对。法利赛人──分离者──连他们的衣角也不容许碰到像马太这一类人。耶稣却作出了一个美善的答案。伊比克德(Epictetus)曾声称他的教训是‘救恩的灵药’。耶稣却指出,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医生;而马太一类的人和他的朋友,便是那些最需要他的人。如果我们能够把罪人不作罪犯看待,而把他看成一个病人;又如果有人犯了错,我们不把他作为一个应受责备、咒诅的来看待,而将之视为一个需要爱
良朋欢聚(五33-35)
最使文士和法利赛人感到怪异和震惊的地方,那就是耶稣的跟随者的准则。郭利・诺士(Collie Knox)提及有一次一位备受敬爱的牧师这样对他说:‘年青的诺士,不要把你的信仰弄到痛苦难忍。’而勃恩斯(Burns)一般的说法,认为他从宗教所领受的,烦扰多于帮助。正统的犹太人抱有一个观念──这观念还未澈底殒灭──除非感到惶恐不安,否则这人的宗教情操肯定不高。
犹太人把宗教仪文规条化起来。逢星期一和星期四要持守禁食。为叫人知道他们是在禁食,他们往往把脸涂白起来。而事实上,禁食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一件事,只要过了日出至日落的一段时间,便可以照常进食。禁食是要叫 神对禁食者加以眷顾。有时候,他们甚至把禁食视为一种献祭。而本质上,禁食者所能奉献的最多亦不过是自身的肉体而已。除禁食外,祷告亦成为了一种规条。每天正午十二时,下午三时和六时,都划定出来,作为祷告的时间。
耶稣对依恃戒律规条的宗教极表反对,为此
(一)耶稣不只一次的以婚宴来比喻基督徒的生活,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喜乐是基督徒主要性情之一。一位美国著名教师的学生,这样描述他的老师:‘她使我如沐春风。’对大多数人来说,基督教会逼使他们作所不愿作的,并且妨碍他们作所欲作的。笑,竟变成了一种罪过,而不是像某位著名哲学家所谓──‘骤来的荣耀’。史提芬逊(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所写的天国的医生(The Celestial Surgeon)里头说得好:
‘如果我对喜乐的大使命
踌躇不前;
如果我在国人当中
却无荣耀光彩的颜面;
如果快乐的目光
未能感动我心;如果清空
书籍、食物和夏雨
未能令我心转悲为喜:
主!用你最锐利的乐趣
贯穿我的心灵,使之豁然苏醒;
又或,主啊!如果我是冥顽不灵,
求你在我灵殒灭之前,
以尖锐的痛苦,难堪的罪咎,
刺透我那死灰般的心田!’
(二)同时间耶稣晓得那日子会到,新郎要被打发离开。
新的观念(五36-39)
宗教人士往往会有一种怀旧的情怀。没有任何东西会比教会改变得更缓慢。耶稣崭新的整个的宗教观使法利人赛人困扰不堪。无法适应。
他们的脑筋随即失去弹性,容纳不下新的观念。耶稣举出了两个例子。‘你不能以新布料补在旧衣服上。’
这段经文是耶稣对那些头脑蔽塞的一种指责,并且提醒我们不可拒绝接纳新的观念。
(一)我们不应怯于作思想上的冒险。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思想能够像圣灵般的活泼,那么 神一定会引导我们进入真理的新境界。富司迪(Fosdick)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医生们在药物,疗法与科技上局限于三百年前的光景,这样医学又从何而进步呢。’只不过我们所认为正统的标准,却要比这个还要古老。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人,时常都要对时代作出对抗。伽利略(Galileo)在主张地球环绕太阳而转,便被人视之为异端。李斯德(Lister)为了外科手术的杀菌术,必要力争。辛浦森(Simpson)为了‘哥罗芳’的和平用途,要与反对者奋战到底。我们要当心,每当我们敌视新意念的时候,我们只不过在展示自己的思想已趋衰老而缺乏弹性而已。让我们永远不要桎梏于探索思想。
(二)我们不应惧怕使用新方法。向来一成不变的办事态度,极可能构成停止办理的最佳理由。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正好是进行办理的绝妙根据。没有一种行业采用过时落伍的方法而可以存在──而教会对这样的方法却甘之如饴。任何行业如果它所损失的顾客像教会的那么多的话,相信老早已另辟蹊径──但教会却对任何新的东西抱持敌视的态度。
在一次环球旅程中,吉柏龄(Rudyard Kipling)看见卜威廉将军(General Booth)走上船来。上了船,卜氏便敲起他的小手鼓;这种鼓声却是吉柏龄这种正统人士的心灵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吉柏龄上前了解这位将军,并且告诉他自己是如何不喜欢小手鼓这一类的乐器。卜威廉注视着他,说:‘年青人,如果要我倒立起来,以脚来击打小手鼓,而能够为基督多争取一个灵魂,这样,我定会学习这么做。’
保守主义有智与不智之别。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当心;在思想和行为上,当我们应该敢于进取的时候,不要叫我们成为迂腐的老顽固。──《每日研经丛书》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