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马可福音第三章
意见上的冲突(三1-6)
这是耶稣生命上关系重大的一个遭遇。
在会堂里,有一个人患了手臂瘫痪症,这个病症的希腊字是指一种非与生俱来的病,通常患者是会手足无力的,根据一本已经失传的福音书,希伯来福音,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的几片残页,这个人原来是一个石匠;苦苦央求耶稣医治他的双手,因为他必须用手操劳谋生,而不想向人求乞。当时倘若耶稣是个审慎小心的人,
当天是安息日;一切日常工作,包括医治在内,都禁止不准做的。同时这点,犹太人的律法已把禁例清楚的列明,除人的生命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当中,否则医病是触犯条例的。我们现在可以看看这些例子──妇人在安息日临盆,则可以援手帮助;喉部的传染病可以医治;倘若遇到墙塌下来,只可以清除泥堆,查究有没有死伤;遇有生还机会者可以施救,死者则留待翌日才动手去料理。手足折断的意外,则不能处理;不能用冷水浇在扭伤的人的手脚上面;手指割伤的只可以用普通的硼带扎裹而不准搽上药油,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可以防止病情恶化;改善病情的救治则不可。
这些古怪的条例在我们的思想中,是很难明白的。但当我们看见那些严谨的犹太人,曾经在安息日,为遵守定下的规则,而不肯去保卫自己的生命时,我们也许明白他们那种墨守成规的刚愎态度了。在马克比的革命时代当中,犹大起来反抗而逃入山中的洞穴里,叙利亚军不断的跟踪搜索,根据约瑟夫(Josephus)的历史记载。‘本来他们有机会投降的,但是他们坚决持守着信仰的立场,仍躲藏在洞中,叙军特别在安息日的一天向他们进攻,活活的把他们烧死,因为他们在安息日绝不会采用任何反抗的行动;他们遵守安息日的规则,虽在苦难当中,也一字不易的依足去做。’此外当庞培大将军(Pompey)攻打耶路撒冷时,犹太人的防卫军,退守在圣殿的境域内,于是庞培在周围筑了一个土墩,居高临下而攻击他们。庞培知道他们守安息日的习惯便定了在安息日行事,命令士兵堆筑那个土墩,犹太人明知这是攻击他们的战术步骤,但竟然不予还击,任由敌人摆布,犹如替自己写下了一张死亡状。本来罗马人规定所有平民必须服兵役的,后来却因为犹太人守安息日的缘故,于是也免他们服兵役的义务了。由是观之犹太人守安息日的精神是不屈不挠的。
耶稣清楚犹太人的观点,同时也清楚当时那个病人不会有生命的危险。若果留待翌日去医治,他的病情也不会恶化。耶稣知道要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于是堂堂皇皇的依循自己的意志去做,
现在耶稣问那些专家两个律法上的问题:在安息日可以行善,抑或行恶?其实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他们照理应该回答行善的,若是行善的话,耶稣便可以照原意去做,把那病人治好。他们应该否定行恶,这就是不能看见这个可怜的病人处于困境而不加援手。跟着耶稣问第二个问题:可以救生命抑或杀害生命?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了。
那时,耶稣说了一句有力的话,把这人医好了;那些法利赛人立即跑了出去,和那些‘希律一党的人’商量杀害耶稣。这就是法利赛人当时尽其所能而行的事。他们对不守律法的外邦人,和不洁净的人,是无可奈何的!希律一党的人就是指当时希律王的侍从;他们经常和罗马人接触的。在平时来说,法利赛人也视他们是不洁净的人;但现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被迫与他们连手,这是一个非神圣的联盟,但他们存心置耶稣于死地而后甘心。
这段经文基本上可以看见两个宗教上冲突的意见:
(一)在法利赛人的立场来看,宗教就是仪式和礼节;叫人遵照一定的规则和条文去做。耶稣触犯了律法,所以是一个坏人,这样的态度,正如一些外表热心的信徒,以为宗教只是包括守礼拜,读圣经,饭前祈祷,举行家庭礼拜,做出外表上看来十分神圣的行为;而自己永远不替别人服务,全无同情心,不肯作自我牺牲,以为自己思想纯正,洁身自爱,企求能获得心境的宁静,对别人的需要掩耳不闻,对世人的凄惨流泪,掩目不看。
(二)在耶稣的立场来看,宗教就是事奉,就是叫人爱 神和爱全人类。宗教的礼仪比起爱心的行动,只是一条毛发而已。
‘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弟兄,和我们的主;
你的事奉到底是甚么?
不是为名,不是形式,当然也不是礼仪;
而是要尽忠的跟从你。’
耶稣认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事不是依足宗教的礼仪去做,而是对人类的需要立刻作出醒觉的响应。
在群众当中(三7-12)
除非耶稣当时立心要和当权的宗教领袖火并,否则他必须远离会堂了。
耶稣离开会堂之后,望着海阔天空处行走,也在湖边教训人。当时慕名而涌来的群众,有些从百多哩以外的,从加利利全省来的,犹大的耶路撒冷来看
当时的群众数目很多,挤迫的情况随时会引起危险的,所以门徒在湖边放置一艘小艇,可以让耶稣作歇脚和避免产生人堆压过来的危险。要求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困难情况。那些被污鬼附着的人,也一齐走来见耶稣。我们还记得,虽然我们对魔鬼的见解可能不相同,但当时的人深信患病的人,是有一种外来的力量,把病人完全控制着的,而这种邪恶的力量是从体外走进来的。他们呼叫耶稣是 神的儿子,这句话是甚么意思呢?它决不会是一个哲学或神学的名词。在古时候 神的儿子是一个很普通的词语,例如埃及的皇帝可以称为‘拉’──(Ra)的儿子(‘拉’是他们崇拜的神),从奥古士督以来,所有罗马皇帝都是用 神的儿子,刻在碑石上去尊称他们的。
当我们查考旧约时代亦可以发现这个词语有四个不同的用法。(一)天使可称 神的儿子,例如创世记六章二节描写 神的儿子看见人的女儿而着迷。约伯记一章六节讲述当 神的众子排列在 神的面前,这个名称是经常用来称呼天使的。(二)以色列族也可称为 神的儿子。 神呼召
在这些例子当中,儿子是对那些与 神亲近的人而说的。同样我们在新约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称呼,譬如保罗称呼提摩太是他的儿子(提前一2;一18)。提摩太虽然和保罗没有血统的关系,保罗称他为儿子,因为没有人能像提摩太如此了解他的心(腓二19-22)。彼得也称呼马可是他的儿子(彼前五13),因为马可晓得彼得的心思意念。所以当我们在福音书中读到这个名称时,可不必要当它是一个哲学或神学,或教义中的‘三位一体’论去解释;当耶稣被称呼为 神的儿子时,这只是说耶稣与 神的关系十分密切,除了用儿子去表达外,很难再找另外的称呼了。这些被污鬼附着的人,自己知道有一种从体外而来的邪灵控制着自己的;他们也知道耶稣与 神非常亲近;他们同时又感觉到,站在一位能与 神如此亲近的人的面前,污鬼是不能存活的,所以他们非常害怕。
现在,我们必须问:‘为甚么耶稣要严厉的命令他们保持缄默呢!’这个理由是十分简单的,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耶稣是 神差来的弥赛亚,也就是 神所膏立的君主;但是耶稣想象中的弥赛亚观念是代表着事奉,牺牲和爱;至终还要在十字架上受苦而成全弥赛亚的使命。然而当时的流行弥赛亚观念是代表一个战无不胜的君王,拥有千军万马,带领犹太人推翻罗马政府,管治整个世界的。所以倘若他们把这个错误的弥赛亚观念讹传出外时,很可能立刻引起一场暴乱,因为当时特别在加利利境内,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已达到高潮,他们时刻盼望有一位民族领袖在他们当中出现。
耶稣心中所想的是一位充满着爱心的弥赛亚;人们所想的是一个民族英雄的弥赛亚,所以在耶稣未揭露自己是一位弥赛亚之前,
拣选的友伴(三13-19)
耶稣现在到了
基督教的生长是先从一小撮人开始的,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基督教的信仰是希望人去发掘它出来,并且能够实践在生活当中。这就是一个团契的生活了。法利赛人的特征是要与人分隔,‘法利赛’的定义就是隔离的人;基督教的特征是叫人能结合而生活,是一个彼此分享的团契。
我们又看见基督教的开始,是由一群不同背景的人结合而成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看,马太是一个税吏;他是一个不受群众欢迎的人物,犹太人视之为叛徒和卖国贼;另外有迦南人西门,路加正确的介绍他是奋锐党人的西门──奋锐党人是一群爱国热血的民族主义者,为达成解放以色列族,愿意担当谋杀或刺杀的特务,甚至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由此可见,一些曾经是没有骨气的人,和一班热血的义士,彼此混在一起而共同生活作主的门徒。他们的背景和意见有看很大的分歧,但基督教的信仰竟然能使他们聚集在一处,这就是因为他们有耶稣同在;
倘若我们从世俗的标准来看,耶稣所拣选的人根本是没有甚么特别的资格的。他们不是富家子弟;没有社会声誉和地位;没有丰富的学识;不是受过训练的神学家;不是教会的高层领导人士;他们只是十二个很平凡的人。但我们却找出他们每人都具有两样很重要的资格。第一,他们都曾感受到耶稣像磁力般的吸引,耶稣展示的人格和言行,他们能够领会而且顺服,愿意接受耶稣作他们的老师。第二,他们具有勇气,肯跟随耶稣,站在耶稣的一边。我们不要轻看这点,他们必定要提起最刚强的信念,才可以跟从耶稣的。当时的耶稣已经和那些当权派势不两立,耶稣已经明目张胆触犯了他们的律法条文;甘愿降低自己的身份和罪人相处,而被视为一个异端份子;但这十二个人竟肯公开前来跟从耶稣。这班加利利人能够这样坚决的委身跟随一个似乎注定绝望的运动,真是举世无双的。这十二个人自然有他们人性的软弱,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甚么可以批评的呢?他们肯爱耶稣,而且不畏任何艰险,肯向世人宣告,决志作
耶稣呼召他们是有两个目的的。首先,耶稣要他们与
为了达成他们的使命,耶稣替他们作了两种装备。第一,是给他们一个信息,他们于是作了耶稣的使者。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真正的教师,自己必须有一套教训,可
我们若想知道作门徒的本分是甚么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查究一下这些首批门徒的生活了。

有些时候,人的评语是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得来的。那么别人是很难去理解。耶稣有一次列举多项条件,若人想跟从
(一)耶稣已离开了家庭,也放弃了在拿撒勒的木匠生涯。当
(二)当时耶稣已和当权派的宗教领袖们闹翻了,这些人当中经常会陷害别人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敢去触怒他们。耶稣的亲友当然想过,一个有思想的人,断不会无端惹是生非的,而且和这班权势作对,吃亏的总是自己。从来没有人敢在律法上和文士、法利赛人以及宗教领袖硬碰的。
(三)耶稣又组成了一个新的队伍──是一个很不寻常的组织啊!他们当中有渔夫、税吏和热血的极端爱国份子。这些人似乎并不是有心立大志的。对一个建立事业的人来说,他们的帮助实在极其有限。耶稣的亲友也曾想过,有见识的人一定不会去组织这一班乌合之众;一个小心审慎的人,决不会如此鲁莽选择这些朋友的。
耶稣的行为来看,人生的三个办事大原则,对
(一)
(二)
(三)
耶稣的朋友和家人感觉得最可惜的,就是
当约翰本仁系在狱中的时候,心里非常害怕。他自忖道:‘我的禁锢可能会把自己送到断头台去的。’当然他怕自己会被吊死,但有一天,他以曾有畏惧的念头为耻,他感觉到虽然一定会走上行刑的梯级,但又何必畏死如此呢?他开始刚强壮胆:‘我不是已经想通了,甘愿和基督一齐为永生而向前冒险吗?安逸的生活是不足道的;虽然 神在此时刻没有进来,我们愿意从信心的梯级跳跃出去,掩着双眼,跳进永生的领域去,我不计较自己是否浮沉,是否到了天堂抑或地狱;主耶稣若能抓住我那么让你抓住吧:若果你不能够,我也同样乐意为你的名而冒险。’这就是耶稣的人生真谛了。这才是基督徒的生活格言,也是基督徒生活的最好踏脚石──不是指望着安全和保障,过着安逸的生活。
结盟抑或征服(三22-27)
当时的宗教领袖没有质问过耶稣驱除污鬼的事,因为在东方的社会里,‘驱魔’是司空惯见的事,所以他们大可不必理会耶稣的。但他们想指出耶稣赶鬼的力量,是从魔王那里分取出来的,他们以为耶稣:‘用大魔鬼的法力,赶走小魔鬼。’当时的人也相信魔术的,他们所想证实的,就是耶稣用魔术去医病赶鬼。
耶稣很容易替自己作出辩护。驱魔的宗旨,自然是用一个较大的能力,驱逐较小的魔力。耶稣指出:‘试想想!一个王国内部分裂,那个王国怎能站立得稳呢?一个家庭内哄,这个家庭怎么可以支持下去呢?倘若撒但和他的魔鬼内哄,那么就是发生内战了,这件事怎么可以的呢?’耶稣于是再举一例去阐述
(一)耶稣接纳生活是一种
(二)耶稣认为除去病人的痛苦就是克服撒但的一部份工作。在耶稣的思想当中,
不能饶恕的罪(三28-30)
我们若要明白这句话,必须先了解当时说话的环境,这是当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宣告耶稣用魔鬼的力量去赶鬼,而不是用 神的力量,耶稣才说出这句话来。他们把 神道成肉身的力量当作魔鬼的作为。
我们又必须记着,耶稣所指的圣灵,并不是今天我们教义中所了解的意思,教义中的圣灵是当耶稣带着荣耀再来的时候然后完全的临格;在五旬节的经验当中,人们才正式体验圣灵同在的力量。耶稣当时所指的圣灵,就是同时代犹太人所认识的。在犹太人的思想中,圣灵有两项功能。第一,圣灵把 神的真理启示给人;第二,当人看见真理时,
(一)圣灵帮助人在生活当中,明白 神的真理;但倘若人拒绝运用 神所赐的才能时,便会失掉它。犹如人长久生活在黑暗当中,自然会失去视觉;长久睡在床上,自然会不良于行;拒绝作自修温习的人,自然会失去学习的能力。因此倘若人长久拒绝 神圣灵的指引,当他看见真理时,也不会认得出来;那时人便善恶不分,把 神的美善指为撒但的作为了。
(二)为甚么这样的罪不能馋恕昵?遂特(H. B. Swete 1835-1917,英国神学家)说:‘当人善恶不分而心里蒙闭时,这就是道德的沦亡;而道成肉身也不能当作救药了。’罗林生(A. J. Rawlinson)说这是‘最可怕的沉沦’,正如我们常说‘万恶之首’了。班杰尔(Bengel)也说过,一切的罪行都是属于人类的作为,但这是撒但做出来的罪行啊!然则为甚么会如此利害呢?
我们试看人对耶稣的态度和感受。通常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从耶稣可爱美善的人生中,反影出自己的卑劣和不配。彼得就是如此说过:‘离开我吧,我是一个罪人。’(路五8),当一个杀人罪犯石井(Tokichi Ishii)第一次读到福音的故事时,他说:‘我停下不读。我心被刺痛,犹如把一根五
另外有一个魔鬼路西非尔(Lucifer)的传说。有一天,一个教士在会众中看见一个极其俊美的青年。在崇拜后,这位青年走上前来认罪,当他说出自己所有的罪行时,那位教士听了也为之发指,说:‘你做了这么多的罪恶,年纪应该不小了吧!’那青年回答道:‘我就是路西非尔,从亘古时间开始的一刻,我便从天堕了下来。’那位教士道:‘不怕,只要你肯悔改,一样可以蒙赦免。’但那位青年,定睛望了教士片刻,便掉转头,大步走开了。他永远不会讲出悔改的话来;他仍继续作恶,而至沉沦,结果被定罪了。
真的,悔改就是饶恕的唯一条件。只要人能认出基督的美善,甚至当时未能脱离罪的魔爪,甚至依然泥足深陷,他仍然可以获得赦免的。相反,倘若人屡次拒绝 神的指引,看见真理而不能把它认出来时,刻意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收藏起来,而至善恶不分;当自己做错了事,看见耶稣两不能体验到自己的过错;他就不会自己悔改,于是永远不能获得饶恕。这就是触犯了圣灵的罪了。
作亲属的条件(三31-35)
耶稣在这段经文指出,作真正亲属的条件是甚么,这个条件并不是单以血统关系作标准的。许多时候,志同道合的人比自己的骨肉,关系更加亲密。那么真正亲属的条件是甚么?
(一)有共同的经验。特别是两人曾经共同遭遇过的经历,使他们彼此连结在一起,人的友谊常常是从一句问话作开始的:‘你曾否记得当时……?’于是大家追忆旧事,共同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有一个人碰见一个黑人,刚好她的一位旧相识去世。他便说:‘你知道某人刚去世吗!’她答道:‘我知道。’但她好像无动于中似的。他便接着说:‘你们两人上星期不是大家有讲有笑的吗?你们不是很要好的朋友吗?’她说:‘我们是朋友,大家都常常讲笑;但真正的好朋友是能够大家一齐哭泣的。’这是一个十分真确的见解。真正的亲属是用共同的生活经验互相维系的,而基督徒之间的共同经验就是彼此都是获得饶恕的罪人。
(二)共同的兴趣。卓云(A. M. Chirgwin)在他所写的圣经在普世福音的使命一书中,讲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售经员和负责分派圣经的人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倾销圣经,而是怎样引起他们的注意去读经,他再讲出一个售经员在中国的经验,他经常逐户人家造访,但很失望的一件事,就是那些新读者懒得去读圣经,于是,他为他们建立起一个读经团契,后来相继组织成一间礼拜堂,他们的读经兴趣才培养出来。用共同的兴趣把分散的小组维系起来,他们便成为紧密的亲属了。基督徒是有一个共同的兴趣,因为大家都渴望更深的认识耶稣基督
(三)共同的服从。门徒富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团契,他们的背景和信念都是不同的,马太是个税吏,而奋锐党人的西门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两人曾经是势不两立的,但现在竟能互相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共同认耶稣基督是主。真的,在任何一排士兵里,当中的军人都是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背景和各持不同思想见解的;但他们却能够联合为效忠国家而结为同志,完全是因为他们有共同服从的心志。所以大家能够服从一个主人的话,互相成为要好的朋友,实在不是一件难事。当所有的人都能爱耶稣基督的时候,人就可以互相关心和互相敬爱了。
(四)共同的目的,人有共同的目的,自然能够紧密的结合了。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教训献给教会的。卓云继续讲出教友对圣经感到兴趣的重要:“教会合一的事工若果能建立在圣经里面,多过放时间去讨论教会的体制,一定会收到预期的进展的。”教会若果经常辩论牧师的按立,教会的组织,圣餐礼的仪式和诸如此类问题时,很难会结合的。唯一能够真的把教会结合的讨论事项,就是怎样引人归主。倘若共同的目的能够产生真的亲属感时,那么基督徒彼此都存着一个秘密,就是大家渴望更深的认识基督,和引领更多人加入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