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俄巴底亚书注释
宣告以东的命运(1-9)
第一节可以看作整本书的绪言;第二节引出先知的第一个晓谕,也就是先知所宣布的 神的话。
这整本书的标题是‘俄巴底亚的异象’。虽然在这里,异象这个词,可能暗指 神的话在梦中临到先知,或者以其他眼睛可见到的方式让先知看见,总之它逐渐发展成为一般所讲的启示或默示。接着的几节的内容告诉我们, 神的话临到俄巴底亚,然后他把 神的话当众宣告出去。这些话虽然是论以东的,但是也向先知自己的国民,那些住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人讲的。这本书的最后两句,特别是对耶路撒冷的近邻讲的;这就是说,给耶路撒冷的信息,藉着宣告以东的命运浮现出来。
在标题之后,先知精心制成一个更加有利于宣告 神话语的环境。先知所传的道,突出了两点:(甲)耶和华说了话;先知‘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先知的角色,就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百姓。至此, 神的话指出一种正常的情况,藉以使先知的活动能够开始。(乙)同时,在国际关系上发生了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激励了先知的传道工作,并表明时候已到。有消息传来,说:许多国家准备好向以东发动战争。第一节最后一句话是古代的一种典型的宣战形式。如果用现代报纸的标题来表示这句话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它等于说:‘向以东宣战!’这样的国际消息部分地表达了俄巴底亚传道时的状况。
 神藉着先知晓谕的内容,是论以东──处在死海东南面的一个小国家的命运(详见绪论──俄巴底亚书的信息俄巴底
先知的晓谕以宣告 神的决定开始:狂傲自大的以东,那个自以为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外来威胁的,将化为乌有。以东人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他们的国土在外来敌人的威胁下,能够确保安全。他们的城堡和防御设施是建造在岩石的山上,能够提供非常强的军事自卫力量。史密斯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在他所著的圣地的历史地理(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一书中论以东时写道:‘它的侧翼是一系列的山岭、掩避所,和光秃的村庄,错综的山峰、绝崖,和由荒石形成的裂缝,这种景色世界罕见。在亚拉巴之上的沙石地带,在垂直的岩石之间,要不是裂口就是陷凹之地。’在第三节中‘山穴’(英文圣经译作‘岩石’)事实上是由Sela(照字面是盘石的意思)翻译过来的;而Sela当时是以东的一个要塞,位于靠近后来变成皮特拉(Petra)的这个地方,也即在以东向北去,在波斯拉西北约两里的地方。不管它指的是一个个别的地方,或者暗指所有以东的要塞,下面的话,都是对那些自以为他们国家的防御系统坚固,不可摧毁的狂傲人说的。
肯定了以东一定要被拉下,接着就讲到它即将来临整个的毁灭。如果是盗贼夜间入屋盗窃,他们也要选一些贵重有价值的,意思是他们还可能留下一些没有全偷走。但是以东将没有这样幸运,他们全地都要被掠夺。如果在收割的时候,收拾庄稼的人也要留一些可供穷人拾拣的,以东却甚么也没有剩下!同样,以东的智慧人在 神施行审判的时候,也将被毁灭(8节);以利法──那位智慧的劝告约伯的朋友,被称为以东的居民,提幔人以利法。也许提幔在以东是一个‘大学城’(University town),以学术闻名。但是这种学问不能使之避免 神的审判。(提幔,根据传统──创世记卅六章十一节记载,是用以扫孩子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曾经被考古学家发掘,证实在以东的领土塔威兰〔Tawilan〕这个地方,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明显地是个相当繁荣的地方)。正像以东的学者无法避免面对的审判一样,同样,这个国家的战士也将失去信心并被敌人打败。(第八节的以扫山是一种诗意的表现方法,用来与以东对应;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山区是以扫的后代居住的地方。)
从开始这几节经文,俄巴底亚先知简短的预言中,基本的神学思想清晰可见:
(一) 神掌管着所有的国家。在第二节中, 神自称‘我’,表明以东的大大被藐视,是 神在人类历史上直接行动的结果。其目标是藉着人类作器具来实现的;也就是藉着以东的众敌国的军事行动来实现,但是 神的手却一直在这个历史事件后面主导着。
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清楚看见先知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是简单的由人类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而是 神的作为掌管着世界各个领域。历史不是预先注定的,好像地图已经印好的那样;人类的历史藉着人类的行动而展开,但是人类的这些行动,却奥妙的渗透着 神的作为,最终导向 神豫定的目标。具备先知这样的历史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俗的历史学者的观点往往更有吸引力,他们有人认为历史要由其‘因果’来说明;要用人类的行为和反应来理解,丝毫不必去考虑外来的力量。而另外一种相反的历史观,对少数支持它的人而言是一种安慰,这种历史观认为所有的历史都是命定的,而不被人类行为所影响。但是俄巴底亚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可以用对它有影响的人类行为来了解;在另一方面,它要用 神的主权公正的判断来解释。其平衡点,产生出一种历史观:它认为人类一方面要对所引起的历史事件负责,但又要藉着信心,相信一切都在 神掌权之中。
(二)骄傲的影响力。虽然以东的罪还要进一步逐条列出,但这个国家的骄傲,在开始这几节中,已经提了出来。骄傲和自高的思想常常是联在一起的,它们的显著影响也在这几节中表明出来。以东的山地高出海拔五千尺以上,它的驻军和城堡在岩石的高地十分安全。但是这种外表上的安全感导致以东同时产生骄傲的自欺,说:‘谁能将我拉下地去呢?’(3节)先知回答说: 神能!以东的骄傲是万恶之根源!
以东的日子和耶和华的日子(10-16)
当俄巴底亚书继续向以东说话的时候,这个国家犯罪的实质就显明出来了。按照希伯来人的历史传统,以东和以色列人原是亲戚;他们是以扫和他的兄弟雅各的后裔。但是他们一点不像兄弟那样。以东以强暴对待希伯来人;当外邦人蹂
在这一段先知的晓谕中,其信息的中心题目是‘日子’这个词;这个题目向着两个明显相反的方向发展着:
(一)在十一至十四节中,日子这个词一共享了十次。它是指历史上的一个星期;它不是指一日廿四小时的时间;而是指一个时期(近似一个月),在这时期内,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军队所掠夺和毁灭。‘犹大遭灾的日子’如何,将变成以东的模样;他们冷眼相看,夸口,高兴,并且参与掠夺和帮助耶路撒冷之倒塌。对正义的渴慕,对兄弟情谊的一丝顾念,这些基本的人性,都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被丢弃一边。耶路撒冷的灾难竟然成为以东的也乐。俄巴底亚现在声明:在他们狂欢之后,必有报应等候着。
(二)因此先知又提到另外一个日子,即‘耶和华的日子’(15节)。先知约珥和其他的先知,都更仔细地陈述这个题目,耶和华的日子,虽然牵联到救赎,然而它是一个审判世界上作恶的国家的日子。俄巴底亚十分清楚地指出,在这个日子里的审判,将会是公平合理的:‘你如何待人,人也必照样待你。’用一种双关的语言,先知说:那些在圣山狂欢作恶的人,至终将要在醉酒中崩溃。
俄巴底亚在这一部分信息中的神学思想,最精采的地方是 神和人两者对审判的尺度。
(甲)贯穿着整篇信息的是,先知深信 神一直在人类国家事务中起着作用。他不但观察到以东对犹大的所作所为,他还相信 神也观察到了;而且从他自己和他的国家的经验中,他懂得了 神是公义的,因此他相信那位知道以东的愚昧行为的 神,必要施行审判。故他宣告说:‘耶和华降罚的日子临近’(15节)。
(乙)但是深信 神的公义和审判必将临到这个国家,又和相信犯罪的行为本身是它遭毁灭的根据,这两者互相平衡着。以东所做的,必关系到以东的结局;公义将在犯罪和惩罚必然的因果关系中显明。
假如我们不单要掌握先知的信息,也要明白审判的本质的话,就必须明白这双重的角度。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以肯定,作恶必有报应;我们总是没有看到作恶的受到刑罚,把它当作某种必然规律。只有当我们相信 神掌管正义,我们才能够察觉到作恶和审判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历史有限的年月里,我们不能看到每件事都是公义的,俄巴底亚藉着信心宣告了未来的审判,尽管我们不知道他有生之年是否看到它实现,但是他相信审判必将来到;而且当它来到时,不单表明了 神的愤怒,在某种意义上讲,也都是应该的──作恶者受到恶的回报。
虽然俄巴底亚对一个国家宣讲信息,但其内容对其他国家也是同等恰当的。他抓住机会清楚地给以东画像,其意义足以唤醒其他有同样弱点的。看见别人的失败比看见自己的容易。因此俄巴底亚也像其他的先知,他所讲的不只对他那个世界,而且为历世历代举起一面镜子,使我们藉着反射出以东的罪恶,能看见我们自己的轮廓。当我们在先知的镜子里看清了我们自己,我们也将留意他所说的话:‘凡你所作的,必归到你头上。’只有悔改,并求得赦免,才能打破罪恶的循环。
耶和华的国度(17-21)
在俄巴底亚最后的信息中,先知第一次把重点放在他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将来的命运方面。先知在这里论到锡安和 神的选民,他们的前途与以东的灭亡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将要决定以东的命运,同样的那个‘耶和华的日子’,也正是犹大得救赎的日子。锡安山将再一次被称为圣,圣殿中的敬拜将得到恢复;这个国家将拥有他们被以东和其他邻国占去的国土。这几节经文和前面的连结,是把对以东的审判作为犹大的‘工具’。对以东的居民,先知曾说:‘你怎样行,他也必照样向你行。’(15节)以东人这样无情地对待犹大和耶路撒冷,将作为对他们施行审判的工具。正像收割以后放火烧碎秸一样,犹大的复兴也将以以东的被火吞灭为明显的标志。这样,俄巴底亚启示我们,以东未来的日子也将是犹大获得释放的日子。就像犹大最近在巴比伦军队的入侵下失败和被毁灭那样,这些情形也要转过来,成为以东被刑罚崩溃时的情形。
藉着以东的毁灭作为犹大复兴的伴奏,先知唤起人们注意一个更广阔的前程,他期望着一个日子的来到,那时所有失去的土地都要重新得回来。十九至二十节这里所列出的地名,从被以东占领的开始,一直到自大卫王以来,这个国家曾拥有的一切领土,都要得回来。这两节经文虽然没有标出所有被占领的地名,但是藉着指出这种将来必要发生的变化,先知向他自己的人民传达,在他们被掳归回以后, 神还有更大的应许给他们。
十九至二十节的地名是很广泛的,(译者按:19-20节中文和合本与英文的标准修订本的翻译有所不同,英文直译这两节经文为:‘纳吉的人必得以扫山,和非利士人的高原地示弗拉;他们将要得到以法莲的土地和撒玛利亚的土地。便雅悯将要得基列。被掳到哈拉的以色列人将要得腓尼基人的土地远至撒勒法;耶路撒冷被掳到西法拉的人将要得纳吉的城市。’)纳吉是犹大南部一片相当广阔的领土(也即在现代的以色列国南部──译者按:中文圣经直接把纳吉译成南地。)这一片土地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公元前五八七年)被以东人所渗入和部分的占有。现在先知预见到恢复的时候将到,那时纳吉的人将要向东进入以东人统治的山区。西弗拉位于地中海和犹大高原山丘地带之间,那里的人将要向南扩展,进入被非利士人和他们的后裔占领的地带,并重新拥有它们。曾经一度成为以色列国领土核心的北部山地以法莲,和它的重要城市撒玛利亚,也将夺回来。而生活在耶路撒冷正北的便雅悯人,将要向东扩张,横过基列这个属于现代约旦王国的北部地区。哈拉是一个不能肯定的地方(20节从希伯来原文翻译过来是困难且不很肯定的);它可能位于米所波大米的西北部,先知指出这里是被掳归回之应许之地,位置在地中海沿岸,那些曾经被腓尼基人占领的疆土。(撒勒法或者沙利塔Sarepta,位于西顿以南几里远的沿岸地区。最近美国地质学家沙利塔发掘发现这座城市存在,日期追溯到旧约时代。)西法拉是一个不确知的地方。在迟些的犹大历史上,这个词是用于指西班牙。但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它可能指一个叫撒狄的地方,或其附近(撒狄在现代的地理中是在土耳其西部的一座城市);根据古代石碑记载,证明早期犹太人曾生活在这里。从这样一些遥远的地方,那些被掳归回的将宣告为他们的应许之地。
俄巴底亚书虽然简单,但却以坚定的信心结束,深信‘国度将归于耶和华。’(21节英文直译)这本书的信息可以摘要归纳为下列几点:
(一)对于以东,必有审判等着它。作恶的,无论是世界上那一个国家,不会不受到惩罚,而要受作恶的审判。先知这样强调,不单是指出作恶的结果,而且也是提出公义的原则。不管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看见;很可能作恶的暂时没有得报应,正义还未伸张,但是俄巴底亚断定 神处置世界各国的公义的原则不变。
(二)对于犹大,必有希望的信息留给她。虽然先知和他的同伴,一直生活在 神可怕的审判,及对其回忆之中;他们的国土丧失,圣城被毁,一片悲惨景象。但是越过这些破碎的现在的经历,有一个重得这些失地的新希望摆在前头。虽然这些希望的内容远越过犹大人经历的现实,但它是一种力量的源泉,藉着它能使人民继续生活下去,并为创造更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三) 神在人类历史中掌权。先知对 神的信心,表现在他不认为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是偶然的和一种巧合;以某种方式,有时甚至是神迹一般,历史总是朝着实现 神指定的方向前进。当然俄巴底亚也不是把个人或者国家当作木偶,被 神的力量催促着。个人或者国家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负责;是受刑罚或者蒙拯救是他们自己行动的结果。先知觉察到 神掌管着人类历史并不排斥或取代人的行动和责任;而是共同起着作用,使历史朝着 神定立的目标前进。
(四)人类历史的最终目标是 神的国度实现。在上下文直接的记载中, 神的国度好像是藉着先知讲述 神应许之地,重新被 神的选民所占领,以此来实现。但是从广义上来讲,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得到一个更大的信息。俄巴底亚的信息以预见到 神的国度的降临为结束(21节);而耶稣开始传道则宣布 神的国近了(可一14-15)。从新约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 神国度是在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里被建立起来。在 神的国度里,也就是在耶稣基督里,我们用我们的嘴唇每次应用主祷文:‘愿你的国度降临,’来继承着俄巴底亚先知的盼望。──《每日研经丛书》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