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上第八章
要求一个王(八1-5)
可能在别是巴(1节以下)──一个边境城市,在那里所发生的事对以色列不算十分重要──但却是反叛撒母耳领导的借口。各支派长老组成以色列的政治基础,所以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或者不理会。他们要求立一位君王。
在君主制度尚属罕见和许多人以为这是不切时宜的世界里,要对这种政体有客观的认识绝非容易。但对以色列当时的世界,王权是很普遍的事──正如长老们所意识到的。在距离他们不远的西南方,那里已有一个强盛及著名的帝国埃及:对以色列人而言甚至更熟悉迦南诸小国,她们的城邦分布在巴勒斯坦内。在大卫占领使它们成为以色列一部分之前,耶路撒冷可能是其中一个王国(撒下五章)。君主政体这种制度,主要的优点乃稳定和集权化。稳定来自君王成为社会的领袖,他成为核心及民族的思想。尤其是王位继承的原则,君王年老及逝世时仍然保证这种延续;中央集权化带来效率、力量,以及共同解决困难的好处。
相对来说,直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历史似乎不大团结,各支派各行其事,结果带来软弱;至于领导权方面,从来没有真正的延续。‘士师们’的出现只是偶然,并且不可豫计──无论如何,从长老的观点看来是如此。在许多方面看来,君主政体很合理;但是这种要求完全没有考虑 神在内。士师记教训我们,以色列的软弱,主要是敬拜偶像,故此被 神惩罚。以色列的力量乃是 神给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发现一些神奇的政体方程式,可以解决每一个社会或政治的问题;但一个民族最重要是尊敬和顺从 神,得到内在的稳定和宁静,使我们可以用勇气和同情,面对普遍性和永恒的问题,并且带来相当程度的成功。
这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较细小的人群中。不同的教会和宗派,发展她的一系列的管理体系,但却无一是完全的,因为人类本身是这样不完全。但当一间教会认识 神是真正的统治者,其会众便会更昌盛。
君主政权的内容(八6-22)
长老们要求设立一个王;至少这是比较健康的开始,好过士师记第九章的例子,一位军事冒险家尝试为自己夺权,并且成为君王一段时期,极大地造成百姓互相攻击。长老们很满意撒母耳去寻找合适的人选,使他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我们发现撒母耳在 神的指引下,答应他们的愿望。然而,这里强调以色列人透过他们的长老,不单弃绝撒母耳,也是弃绝 神自己。这章圣经的争论点似乎是: 神准许他们求的王,是有惩罚他们的意义──配合罪过的惩罚!王权统治事实上是有利有弊的,在这章圣经里让读者看见君主政体的两种对比的观点。
(一)长老们较关注君主政体的功能──一个王可以领导军事组织、统筹和提高效率(20节)。他们以为王会为他们在每次战争中赢得胜利,这种想法实在很幼稚,但无疑他们确需要一队常备及固定的军事人员。事实上以色列人的数目远远超过非利士人,如果提供足够的武器、训练和管理给他们,他们必定可以打败这个主要敌人──不再需要呼求 神特别的帮助。为了达到期望的目标,长老们愿意接受因王权可能带来的坏处。他们以为开始只是放弃一些他们的政治权力和影响力,但却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二)相反地,撒母耳却关注政体的内在本质──一个王会给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认也会取去一些。取去乃十一至十八节的钥字,这是因王权而带来的。事实上要求军队会带来征兵和纳税,除了这些不能避免的代价外,君王喜爱奢华宴乐,故此最坏的后果是百姓要被强逼作苦工,正如十七节中的奴隶。这种制度后来成为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国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记叙述的君主政体,对像所罗门王,会使人觉得圣经作者有所夸大:但在另一方面,有足够证据显示这种叙述,正
长老们的要求其中在圣经作者的眼中看来最坏的地方,乃是他们盼望像列国一样(20节)。古时的以色列,当然现代的基督徒也一样,都是人,对那些与别人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种自然抗拒。 神也不是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