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三章
最后的话(三1-5)
保罗快要写完这封信的时候,再一次请求他的朋友替他祈祷(参阅帖前五25;罗十五30;门22)。这位充满信心的伟人竟然向一些被视为软弱的帖撒罗尼迦弟兄请求为他代祷,此举实在使我们深深感动。关于保罗的谦卑,我们很难再在别的地方找到再显明例子。事实上,他能够把自己投入他们的心中,甚至那些想与保罗对敌的人,也会抵受不住保罗真诚的感召。真的,人若诚心请你替他代祷,你会忍心嫌弃他吗?
保罗虽然对人充满着爱心和信靠,然而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这样说:‘并不是人人都具有信心的。’关于这个肯定的事实,保罗是带着痛苦的心情,而不是愤世嫉俗地说出来。我们在这句话中再一次看见人的自由意志本身具有的重大责任──它可以叫我们敞开心怀接受,或者叫我们闭塞自己的心窍。其实,信心的呼吁并没有拣选人,信心是叫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只不过是人的自由意志决定接受或者拒绝。
在本段经文最后的一节中,我们看见称为基督徒内在与外在的特点描述。内在的特点乃是人对 神的爱的醒觉;这种深度的醒觉叫我们知道我们不会飘流离开 神照顾范围之外──时刻感觉到
弟兄友爱的纪律(三6-18)
保罗在这里所处理的问题,像前一封信所写的一样,是要矫正他们对基督降临所存的错误观念。当中有些帖撒罗尼迦人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工作,并且不遵照日常的规矩生活,只顾存着一种兴奋的闲混态度等待基督降临。保罗用了一个很生动的字去描写他们。他两次把这个字的副词ataktos和一次用它的动词ataktein形容他们。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逃学。在古代的芦苇纸古卷中,我们找到用这个字的例子──在一张合约中,父亲同意儿子替别人作学徒;若儿子逃学(ataktein)的话,儿子必须日后补工,偿回旷课的日子。帖撒罗尼迦人当时存着一种兴奋的闲混心情,就是像学生逃学一般,他们没有做妥日常应做的工作。
保罗为要希望他们恢复理智,于是把他自己的例子引述出来。他毕生都是一个靠着双手工作的人。犹太人以工作为荣。他们说:‘没有教儿子一门谋生技能,便等于教儿子去偷东西。’保罗是一个受过训练的犹太拉比;而犹太人也曾订下一条律例──不准任何拉比藉着教授律法而赚取金钱;故此拉比必须有一门手艺谋生,每天藉着双手操劳而赚取生活所需。所以我们看见拉比们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参与的机会──例如面饱师、理发师、木匠,和石匠等。犹太人相信诚实的工作有其尊严。他们同时相信一个学者,如果太过重视钻研学问,而无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双手工作,他们必然有一种损失。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这是一句当时流行的话。不肯这个字的内涵意义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人是碍于身体或环境而不能工作的──他们是不能工作,而不是不肯工作,而且也不是因他们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这句话被视为‘工作的金科玉律’。当戴斯文(Deissmann)阐释这句话的时候,曾打趣地说:‘保罗这句话,大概是借用工人们的惯常工作道德标准而说的,这是勤力工人的一句口头禅──不准那些懒惰的学徒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
耶稣本身也曾作出示例──
保罗极端嫌恶那些专管闲事的人。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罪恶比好说闲言更坏。但是在教会中,没有任何东西比闲言而做成的伤害更大。假使一个人能够全神贯注理好自己的工作,他当然有足够的工夫要做,而不会再有余暇,恶意中伤别人。
保罗发出一项命令──凡不理会他教训的人,必须由整个团体商量去对付他。但是他们所采取的态度是以弟兄友爱的心去行,而不视他为仇敌。一个人如果惯常以鄙视的态度轻看罪人和容易用话中伤别人,当他执行纪律的时候,他只会吓唬人,伤害人,很少能够达到改善的目的。这种情形带来的后果就是抗叛,而不是改造。当基督徒必须运用纪律的时候,总是站在弟兄的立场,运用爱心去矫正另一位弟兄;而不是存心恼怒,更加不应以鄙视的态度去谴责。
写信到了最末后的时候,保罗加上自己的亲笔签名,目的就是叫读者知道这封信是真实可靠的。他对帖撒罗尼迦的读者说:‘你们要看清楚;我的笔迹就是这样写的。你们必须记着,好叫将来我写信给你们的时候,你们可以认得出来。’保罗写到这里,已经把真理详细说明;最后他用称赞和责备的语调──亲挚地把帖撒罗尼迦教会托付在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