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耶利米书第十一章
伍 付诸行动的人……和内在的争战(十一至二十章)
一至十章主要是与耶利米所传的信息有关,不论那信息是以简短的诗体经文或以较长的散文讲章流传给我们都是一样。只有一段描述耶利米生平中的一件事,就是七章一至十五节那篇不受欢迎的圣殿讲章。在十一至二十章这比重改变了。仍然有同样的信息,在其要求及其现实主义上毫不妥协。百姓已弃绝耶和华;他们正收割他们自己愚昧的成果(十二7-13;十五1-9)。现在事情已无从挽回,已经过了祷告的时候(十一14;十四11-12)。然而,在十一至二十章另两个要素比在一至十章中更加强有力地陈述出来。
(一)有几段经文被认为是描述耶利米为先知生涯的事件。有些是与先知奉召在公众传讲的讲章有关:论‘背约必受咒诅’的讲章(十一1-8),在便雅悯门口(译按:和合本作‘平民的门口’)论‘谨守安息日’的讲章(十七19-27)。其他的段落集中于前面所谓象征行动,就是先知奉耶和华的命作的事。它们好像扮演出来的比喻, 神藉此或是盼望把所给先知的信息深印在先知心中,或是戏剧地把那信息传达给百姓。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以下的事件:糜烂的腰带(十三1-11),受命守独身(十六1-9),访问窑匠的工场(十八1-12),以及在瓦片门口打碎瓦瓶(十九1-13)。当我们看第一个象征行动,就是十三章糜烂的腰带时,我们发现内里含有更深长的意义。这些事件都是根据先知确实的经验大多数由那些编辑记述的,它们有助于我们勾画耶利米生活的轮廓,但它们何时发生我们只能猜测,因为所发生的事全未记明日期。
(二)我们已经有机会特别提及那些显露耶利米内心感觉的章节,就是当他默想到即将来临之悲剧的情形时(请参四19,八18及以下的注解──人民绝望:先知惨痛人民
背约及可怕后果(十一1-17)
先知奉命继续作传讲的使命,向百姓重述‘这约的话’,这重要的词组在这段经文出现四次,就是在第二、第三、第六、和第八节。如果‘这约的话’是指当代一个意义重大之事件,指主前六二一年约西亚王在国家改革运动中引领他百姓与耶和华更新约的关系。我们并不确实知道耶利米对于改革运动的态度。这一段经文的话不一定意味他在改革运动以前,是一个巡回的传道人,到处呼吁百姓响应改革的号召。它们同样极可能意味改革之后,耶利米看见改革未能成行,便呼吁百姓要认真正视改革的号召,不能只有口惠而无实际。
当然,主前六二一年的约并不能称为一种新的约;它是恢复耶和华和以色列之间那原来的约,就是在申命记中给我们描述的。那约最基本的目的是要建立关系,这关系概括在‘这样,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 神’(第4节)这句话中。要建立那种关系的行动来自 神──
所要有的便是这种约的关系。但以色列过去的历史是双方关系变成痛苦的故事,因为百姓没有表现出 神所期望的那种顺服(第6-8节)。耶利米声称,至于现在,那不过是重现过去的一切,还是国家‘背叛’(第9节),令人难过的故事,彷佛要升上去,阴谋对抗 神。他们唯一感到兴趣的那种转回(shuv),便是转去效法他们的先祖去犯罪(第10节)。犹大诸城作了款待许多教派的主人(第13节)。宗教是大生意;假如那时有电视可用的话,它可能早已买下最佳时间。但百姓陷于深重的困苦中,瞪着眼睛看面临‘他们不能逃脱的’灾祸(第11节)。约的咒诅现在临到他们。他们若不曾是 神的子民,就会比对 神言行不一的情形好些。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路十二48),这话对于以色列是真实的,对于我们同样是真实的。由先知为同胞或百姓为自己祷告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太迟了; 神不再倾听了(第14节)。
这是一幅可怕的图画,然而它本应当是与此大不相同的。我们在十五和十六节的两种描述中瞥见了那本来可能会有的情形:
(一)我所亲爱的(第15节;请比较十二7);尽管他们所作的和正在作的不符合 神的心意,却仍然是耶和华所亲爱的。以色列的故事因此是浪子的故事,他没有或不会醒悟;但是仍然有一位慈爱的父亲,在等待,在盼望。
(二)青橄榄树(第16节),是华美的,是 神栽种的,期望着它会结好果子;但现在,令人难过地,将要被火烧毁。
‘本来可能会’可以是对人生一种令人沮丧的注解,除非在一切困难中,仍然有理由希望那本来可能会的仍然会。既把以色列的故事给我们陈明为一背约及其可怕后果的故事,剩下来要问的便是‘这是意味 神终于在以色列面前砰然关门,或那门仍然敞开着呢?’在即将来临的大规模毁灭背后还有新生的可能么?在耶利米书中的其他章节,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十至卅三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答复有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