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耶利米书第卅八章
被捕和被囚──另一版本(卅八1-13)
在耶利米被捕的这个版本中,政府官员公开指控耶利米叛国。他们凭他自己口中的话定他的罪,引证他自己说的话指证他;二至三节实际上是引用耶利米在廿一章九至十节所说的话。他们正当地要求把一个破坏军人与市民士气的人处死刑;这一个人不为他自己的国求平安(shalom),反而尽所能加以摧毁。他们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耶利米作的,不多不少正是战时任何遭处决的叛国罪犯作的事。西底家把耶利米交在那些控告他的人手中,显示他自己地位的脆弱与在耶路撒冷实际上真正之权力所在(5节)。这又使我们联想到彼拉多,他在群众面前洗手,并把耶稣交给那些咆哮要流
又要再次声言耶利米得保性命应感激王,以伯米勒──他的名字是‘王之仆人’的意思──一个古实的太监,王宫中的一个职员,把先知的困境向王报告,王便命他带一小队救援人员在耶利米未死以前把他从水窖中救出来。以伯米勒似乎是一个关切、务实、做些小事使别人生活好过些的人。他不只取一根绳子去把耶利米从水窖中提上来,而且体会到这次救援的行动可能是困难的。当他想到用绳子把耶利米从淤泥中拉上来时,可能会割伤他的皮肉,他便从王宫储物室中取了些碎布和破烂的衣服,连同绳子缒下去给耶利米,使他可以垫在腋下,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往往是小事上的体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最持久的印象。任务完成,耶利米终于得以被转移到‘护卫兵的院子’里。
秘密召见──另一版本(卅八14-28)
王与先知之间会晤的这篇记载显明了西底家与耶利米二人的性格。
让我们先看西底家。他不安的感觉充满这次会晤。会晤要再次在暗中进行;这一次是在‘耶和华殿中第三门里’(14节)。这个‘第三门’在何处,我们不知道;它可能是从王宫通往圣殿的王室私用通道,远避公众注视或某些官员的眼目,明显是会晤的理想地方。西底家王非常渴望这次会晤要完全“不记录在案”。他在末了要耶利米答应(25-27节)不向政府官员,甚至在死亡威胁下,也不泄漏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他只准耶利米透露他恳求王不要把他解回,使他面对死亡的‘约拿单的房屋’;这奇特的说法较切合卅七章的被捕故事,多于我们刚才在卅八章所念的被捕故事。除非我们假定玛基雅的水窖和约拿单之房屋中的水窖是同一个地方。
西底家仍然不愿或不能弃城投降巴比伦人,他列举的理由之一是他怕那些已经投降巴比伦的犹太人──大抵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响应先知的话而投奔的──而且他们会认为西底家要为同胞承受的长期痛苦负上责任(19节)。一个像西底家满心恐惧的人,永不能作坚决的决定。‘别人会怎样想或怎样行’决不是有责任感地生活的理想指引。西底家不停战栗发抖,直到耶路撒冷被焚毁。
耶利米又怎样呢?他似乎极其焦急。在他要说话以前,他要对方再保证他所说的不会被记录下来并用来作为指控他的证据。他怕他若说令王不快的真话,无疑是在自己的死亡证上签字。他基于过去的经验,知道给王提供的任何忠告都可能不被理会(15节)。只有在王保证他的安全之后他才说话。然而,在耶利米要宣告的话语中并没有安慰西底家之言;在他传的信息中没有妥协。唯一安全之策,甚至在最后一刻,乃在弃城向巴比伦人投降。
拒绝这样行的后果,耶利米用‘耶和华已给我显示的异象’(21节直译)这种形式给王表明了。这异象是:王宫里的妇女都必被带出去交给巴比伦王,而且她们会一面走一面唱哀歌,说:
他们误导你,辖制你了,
你这些知己的‘朋友’;
现在你的脚陷入淤泥中,
他们已离你而去了。
(22节,安卡圣经,〔Anchor
Bible〕,布锐特〔John Bright〕的译法)
倘若这是一首传统的哀歌,我们并不知它出自旧约何处,不过同类型的措辞可见于几篇诗篇中。诗篇四十一篇九节论到一个人被他信任的‘知己朋友’出卖,知己朋友因这个写诗的人之不幸而幸灾乐祸;然而,在诗篇六十九篇十四节,写诗的人恳求 神搭救他脱离‘下沉的淤泥’。标准修订本译作‘你知己的朋友’,在这篇哀歌开头这句话,在希伯来的字义是‘你平安(shalom)的人们’,就是那些声称关心你福祉的人。这话可能指西底家那些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顾问,或是指他那些以往的同盟,他曾寄予厚望的那些埃及人。
在会晤的末了耶利米答应西底家不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向政府官员泄露。甚至当那些官员在盘诘下应许免除他死刑,他仍能镇定地向他们虚与委蛇。他几乎是以他个人的‘官员保密法’作掩护。他撒谎,主要是为了保护王,正如许多人撒谎以保护消息来源,或例如在战时,保护他们匿藏的难民或军人一样。我们能辩论耶利米的撒谎是否正当,但它大概是一个从未出现于这个故事叙述者心中的问题。他主要是要给我们表明耶利米,虽然承受所加于他个人的压力,但他至终都忠于他作先知的召命,拒绝放弃他所传关于耶路撒冷必遭毁灭的信息。在 神护佑下他出奇地靠每日监狱定量的口粮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