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约翰福音第六章
面包和鱼(六1-13)
有时耶稣想从群众中退下来。他在不断辛劳之中,极需要休息,有时他需要单独与门徒在一起,好引导他们更深地了解他自己。他需要时间祈祷。特别是在这时候,与常权者正面冲突之前退出是明智之举,因为最后的冲突时间还未到。
由迦百农到加利利海的另一边约有四哩远,所以耶稣坐船离去。但人们曾惊讶地看见他做的奇事,很容易看见船向那里走,所以他们赶快在岸上走过湖的顶端。约但河在北端流入加利利海,沿河向上走两哩就是约但河的浅滩,在浅滩附近有条村名叫伯赛大犹利亚斯,用以有别于在加利利的另一个伯赛大,耶稣要去的就是这村庄(路九10)。靠近伯赛大犹利亚斯,几乎就在湖边,有个小草原经常长满了草,这就是那惊人的事迹所发生的地方。
起初耶稣走上平原后的小山,和他的门徒一同坐着。人群开始集结。环绕湖顶走过浅滩共有九英里,他们尽快的走。据说逾越节已近了,路上的人会更拥挤。很可能许多人取道此处,正在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许多加利利的朝圣者向北行,走过浅滩,经比利亚,然后在耶利哥再过约但河。路是远些,但可避开那怀恨而又危险的撒玛利亚人境内。很可能那上去过逾越节的朝圣者也加入了人群之中。
耶稣看见人群就兴起同情的心,他们饥饿,疲倦、他们需要食物。问腓力是最自然的了,因为他来自伯赛大(约一44),了解当地的情形。耶稣问他从那里可得食物。腓力的答复使人失望,他说就算有食物可买也要多过二十两银子(编按:现代中文译本为两百个银元,)才能给这些人每人一点点。一个银元(denarius)约值八便士至九便士,那就是一个工人每日的标准工资。腓力计出要多过六个月的工资才能购买足够的食物给这群人。然后安得烈发现有个小孩带着五个大麦做的面包和两条小鱼。这小孩也许是整天出外游玩,带着这些食物做野餐。像一般小孩,他一下子就给这群人吸引去了。安得烈照惯常那样带人到耶稣面前。
那小孩带的东西不多。大麦做的面包是最便宜的面包,是被人藐视的。米示拿规定犯奸淫的妇人要献上的祭物。她一定要带赎罪的献祭,在各样祭物中有一样是祭肉,要和面粉、酒、并油混合在一起。通常这面粉是小麦做的,但律法写明,如果祭物是为奸淫罪献上,面粉就要用大麦做,因为大麦是野兽的食物,而妇人所犯的罪是野兽的罪。大麦面包又是穷人的面包。
那些鱼大小如沙甸鱼,加利利利的腌鱼是闻名于整个罗马帝国的。在那个时代鲜鱼是从未听过的奢侈品,因为没有办法载运至各地而仍能保持新鲜。加利利海多的是一群群像沙甸鱼般的小鱼,捉着这些腌鱼藏起来制成一种美味品。那小孩有这些腌鱼帮助他能吃得下那又干又粗的大麦面包。
于是耶稣吩咐门徒坐下。正如一家人之主的父亲所做的一般,他拿起面包和鱼来祝谢,他用的祝谢词是每个犹太家庭所用的:“耶和华我们的 神,我们感谢你,你使土地长出粮食来。”于是人们都吃,而且吃饱,那饱字(chortazesthai)有它一定的含义。原本在古典希腊文中是指用粮草喂畜牲,但用于人的时候是指吃得很饱。
人们吃饱后,耶稣吩咐门徒拾起零碎。为什么拾起零碎呢?在犹太人的聚餐中通常的习惯要留下一部份食物给服事他们进餐的人。
零碎载满了十二个篮子,肯定的,每个门徒都有自己的篮子(kophinos),这些篮子是瓶形的。犹太人旅行时必带这种篮子。犹文拿里(编注:罗马讽剌诗人)两次讲到这种篮子说“犹太人带着他的篮子和稻草捆。”(稻草捆是用来做床的,因为许多犹太人都过吉卜赛式的生活。)“犹太人背着那不可分离的篮子是他们特出的形像。他背着那篮子一则是因为预备随时放置对象,同时如果他要守犹太洁净与不洁净的律法,他就必需带他的食物”。于是,那饥饿的群众都吃饱了,而门徒每人都将零碎载满了他的篮子。
神迹的意义(六1-13)(续)
我们不知道在伯赛大犹利亚斯附近的草原上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但可以用三种方法看它。(1)我们就看那是神迹,耶稣使面包与鱼都增加了。可能有人觉得很难接受,另有些人觉得此事甚有疑问,因为耶稣在受试探时拒绝过将石头变成面包(太四3-4)。如果我们能相信这神迹的真实性,就让我们继续相信下去;如果我们觉得难于理解,就另有两个解释:(2)那可能是一次圣餐般的进餐,在这章书的其余部分耶
这神迹因耶稣的同在把一群自私的男女变成一个分享的团契。在耶稣面前,原来只想一味保留自己所有的人,变成一个愿意与人分享的人。这个故事代表最伟大的神迹,改变了的不是面包和鱼,而是男男女女。
不论怎样,这里确有些人,如果没有了他们这神迹就不会出现。
(一)就是安得烈。安得烈和腓力是个对照,腓力说:“情况是无望的,做什么事情也没有用。”安得烈却说:“看看我能做什么,相信耶稣能做其余的部分。”安得烈带那小孩给耶稣,因而使神迹变成可能。我们带一个人给耶稣,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一个父母以 神的知识、爱和敬畏训练他的子女,没有人能说这个小孩有一天会为 神和人做什么伟大的事。如果一个主日学教师引导一个小孩给基督,没有人知道这小孩有一天能为基督及他的教会做什么。
据说有个年老的德国校长,他在早晨进入他那些男孩子的课室之时,总是将帽子脱下,很恭敬地向他们鞠躬。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回答是:“你不知道其中的一个将会怎样。”他是对的,因其中一个名叫马丁路德。安得烈带那男孩给耶稣,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为神迹提供了数据。我们带一个人给耶稣基督时,永不会知道我们所提供的是怎样的可能性。
(二)这里有个孩子,他没有很多可以献上,但从他所献的,耶稣就行了神迹。如果那孩子不肯献上他的面包和鱼,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件伟大的事迹。耶稣基督需要我们把自己能够献上的献给他。那看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他仍需要我们献上。可能因了我们不肯把我们所有的带给耶稣并把我们自己呈献给他,世界就不信神迹,又否定胜利。只要我们肯把自己奉献在服务耶稣基督的祭坛上,我们就不必问基督会怎样用我们或透过我们去做什么。我们可能觉得难过不安,因为没有多的东西可以献上,但这不成为我们不愿奉献的理由。少许的东西在基督的手中往往变成许多的东西。
人群的反应(六14、15)
犹太人正在等候摩西应许他们的先知,“耶和华你的 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与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十八15)。就在伯赛大犹利亚斯他们愿意接纳耶稣为那先知,他们乐意在一阵群众的欢呼声中拥立他当权。但这之后不久另有一群人高叫“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为什么在这时刻群众要拥载他?
第一,群众拥载他因为耶稣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他医好他们,给他们吃饱,他们愿意就此拥他做领袖。这是买买性质的忠心,是有利可图的爱。约翰生博士在一次讽剌的评论中将感激定义为“活泼地盼望着再多得一些恩泽”。
群众的态度使我们厌恶,但我是否和他们不相同?当我们在忧伤中需要安慰,在困难中需要力量,在纷扰中需要宁静,在面对逼迫时需要帮助;在所有这些时刻里,再没有人能像耶稣那样奇妙,于是我们向他倾诉,与他同行,向他打开心门。但他来如果是带着要牺牲的严厉要求,要努力应付的挑战,有十字架要我们背负,我们便不想要他了。我们若检查自己的内心,我们或许会发觉自己爱耶稣也是为了想得到些什么吧?
其次,他们想用基督满足他们的目的,把他纳入他们梦想的框框内。他们等待着弥赛亚,但他们看弥赛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找寻的弥赛亚是一个征服敌人的王,他会足踏鹰颈(编按:古罗马国徽),将罗马人从国土上赶出去。他们已见到耶稣所行的,他们想:“这个人有神奇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利用他将他的力量配合我们的梦想,事情就好办了。”如果他们够诚实,他们会承认是想利用耶稣
再问,我们是否有别于这些人?当我们向基督呼吁的时候,是否要得到力量去进行我们自己的计划与谋算,抑或是在谦卑与顺服中接受他的安排与他的理想?我们的祈祷是否:“主啊!求你使我们有力量做你所要我做的事。”抑或实在是“主啊!求你赐我力量做我要做的事”?
那群犹太人当时跟从基督,因为他给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想利用他满足他们的目的。这种对基督的态度今日仍然存在人的心中。我们希望得到基督的礼物,而没有基督的十字架,我们愿意利用耶稣,而不让他使用我们。
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六16-21)
这是第四福音书中最奇妙的故事之一,当我们追寻希腊文的原意时会觉得更加奥妙。因这故事所描写的,不是什么非凡的奇迹,而是一种简单的事实,从这事实约翰体会到他所认识的耶稣使他终身难忘。
首先,让我们重新组织这故事。在耶稣给五千人吃饱,人群想拥他为王之后,耶稣单独避往山间去。这时白日渐渐消逝,正是犹太人的所谓“第二个黄昏”,即日落与入夜之间的一段时间。耶稣还没有到达,我们不能以为门徒遗忘了或无礼地留下耶稣,因为,正如马可所记载的,是耶稣打发他们先走(可六45),然后他劝群众回家去。无疑地他是想绕过湖的顶端走,而门徒则摇船过去,大家在迦不农会合。
门徒把船开出去。在那狭窄而被陆地包围的内湖常会有的一种现象,是忽然起了风浪,水面激起泡沫。这时逾越节近了,那正是月圆的时候(约六4)耶稣在山边祈祷与 神交通。他祷告完了,但见银光遍地,如同白昼,在山下湖中他看见门徒乘坐的船,他们摇橹甚苦,正与突变的天气挣扎,他便下到他们那里去。
我们要记得两件事。在湖的北
耶稣靠着岸边走,epi tes thalasses在劳苦中的门徒向上望,突然见到他,是这样出乎意料之外,他们弯身摇了这么久,所以他们惊奇,以为是见了鬼怪。然后在水面上传来那可爱的声音“是我,不要怕!”他们要他上船,从希腊文原意看,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为什么呢?要记得在北端的阔度,是四英里,而他们摇了三至四英里。显然他们尚未接他上船,船已搁浅在沙砾上,他们就停在那里。
这类故事是约翰这样的渔夫所喜爱和记得的。每次他想起这故事他就他像回到那个晚上,那银灰色的月光,那手上粗糙的橹,那拍着的帆,那尖叫的风应和着海浪的声音,那出乎意料的耶稣的出现,海浪上传来他的声音,船接触到加利利岸边的声音。
约翰这样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他见到了奇迹,使我们至今亦见到这奇迹。
(一)他看见耶稣在注视着。在山上耶稣一直在望着他们。他没有忘记他们。他没有因为忙于与 神交通而想不起他们。约翰突然明白他们一直在摇船的时候耶稣都以爱心注视他们。
当我们在奋斗时耶稣在注视着。他不会使我们的事情太容易。他让我们去面对困难,像父母看着他们的儿女在体育的竞赛中尽力而为。若有成就,他为我们而骄傲,若放弃努力而失败他就感到悲伤。生命是活在耶稣爱心的注视中。
(二)他看见耶稣前来。耶稣从山上下来帮助门徒摇最后的一橹而达到平安之地。他不会无动于中地看着我们,在我们力尽之时,他带来了力量助我们作最后的努力以达胜利。
(三)他看见耶稣的帮助。耶稣注视着,他前来,他帮助。基督徒生活的奇妙处就是没有一件事是留下给我们单独去做的。艾芙莉(Margaret Avery)提到在一个小乡村学校中有位教师怎样将这故事讲给她的学生听,她一定讲得很好。不久就有一阵暴风雪。放学后这位教师帮助学生回家,有时她要拖着他们冲过风雪。当他们都几乎静扎到没有气力的时候,她无意中听见一个小男孩好像是对他自己说:“我们现在要和朋友耶稣一同努力。”我们经常可以和耶稣一起工作,永远不必独自去面对事情。
(四)他看见耶稣带我们到安身之所。在约翰看来,正如他所记得的,耶稣来到的时候船的底部正搁浅在沙砾上──而他们就在那里,正如诗人说的:“风平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诗一○七30)。总之有耶稣同在,最长的路程都变短,最艰苦的战争也变得容易。
第四福音最可爱的事迹之一就是约翰这个老渔夫转为传道者,在一个渔夫故事的回忆中找寻到一切有关基督的宝藏。
错误的找寻(六22-27)
人群仍然逗留在湖的那边。在耶稣的时代人们不需要守办公时间。他们有时等到耶稣回来。他们因为见到只有一只船,门徒坐了那船离去而耶稣没有在船上,因此他们推测耶稣一定仍在附近。他们等了一会之后,开始明他不会回来。有些小船从提比哩亚海来到这海湾,无疑他们在这里暂避晚间的风浪。因此等待的人上了这些船,横过那湖,回到迦百农去。
他们去到那里时惊奇地发现耶稣早已在那里。他们问他什么时候到达,耶稣并不回答这问题。这不是谈此类事情的时候,生命太短促不能畅谈旅游琐事。他立即就谈事情的重心,他说:“你们见到了伟大的事,你们见到 神的恩典怎样使一群人吃饱。你们的意思应转向 神,是他做了这些事,但你们所想到的只是面包。耶稣彷佛说:“你们想的不是你们的灵魂而是你们的肚腹。”正如屈梭多模(Chrysostom)说的:“人只知道今生的事物。”有些人的眼睛永看不到这世界范围以外的永恒。有一次拿破仑和一个朋友谈到生命。时已入夜,拿破仑和他的朋友走近窗子望出去。天际出现繁星点点,亮光只有针尖那么大。拿破仑的眼睛锐利,而他的朋友眼光模糊。拿破仑指着天空问:“你看见那些星吗?”他的朋友回答说:“不,我看不见。”拿破仑说:“这就是你和我的分别。”属世人只活了一半的生命。唯有那些有远见的,望到地平线以上而看见星星的人才真正活着。
耶稣以一句话说出了他的命令,他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很久以前一个叫做以赛亚的先知问过这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赛五十五2)?有两种饥饿,肉体的饥饿是物质食物能饱足的,灵性的饥饿是物质食物不能饱足的。一个人可以富有到像克罗苏斯(Croesus按:主前五六○至五四六年吕底亚王),但生命仍是不完整的。
在主后六十年以后的几年中,罗马社会的奢侈是从未有过的。在这时候罗马人的宴会吃孔雀脑和夜莺舌头。他们有个古怪的习惯,就是在两道菜之间服下呕吐药,使第二道菜味道更好些。值几千英镑的宴会是常见的事。就在这时皮里纽(Pliny)告诉我们有一个罗马女子的结婚礼服饰以许多珠宝金银,共值四十三万二千英磅。这一切都有一个理由,就是对生命深刻的不满,一种没有东西能满足的饥渴。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去寻找新的剌激,因为他们是惊人的富有,也是惊人的饥渴,正如亚尔诺得马太(Matthew Arnold)写的:
那罗马贵族带着憔悴的眼睛
躺在他凉快的厅中
他迅速飞驰而过
那亚比乌大道。
他头戴花冠;
他摆设筵席,饮得又多又快。
那不切实际的时刻
过得又不容易又不快。
耶稣的意思就是,所有这些犹太人感兴趣的只是物质的满足。他们吃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免费而丰富的一餐,他们想要更多。但另有一种饥渴,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满足。有对真理的饥渴,而只是在耶稣里有 神的真理。有对生命的饥渴,只有在他里面才有丰盛的生命。有对爱的饥渴,而只有他才能给人超过罪恶与死亡的爱。只有基督才能满足人心灵的饥渴。
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在“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一句话里面有极丰富的意义。泰斯丹(H. B. Tristram)在圣经国土上的东方习俗一书中一段讲到古代世界的印鉴的,极饶趣味。在东方不是以签名而是以印鉴作凭据的,在商业及政治的文件上,在遗嘱上都以印鉴指环所盖的印为有效,印在包裹或篮子的口上的印鉴保证里面所载的东西。泰斯丹讲到他自己在东方旅行时他与骡夫和脚夫签定合约都盖上印鉴,表明他们同意。印鉴是用陶瓷或金属或宝石造成。在英国博物馆中有大部分亚述王帝的印鉴,印鉴盖在粘土上,而粘上就附在文件内。
拉比们有一句话说:“ 神的印证是真理。”他勒目(Talmud)说:“某日,当大教堂(就是犹太律法专家的集会处)正在哭泣、祈祷、禁食的时候,有一小书卷从天上跌落在他们当中,他们打开圣经国土上的东方习俗来,里面只有一个字Ameth,意思就是真理。拉比们说:这就是 神的印证。Ameth是用三个希伯来字母串成的,aleph就是头一个字母,min就是中间的字母,tau就是最后的一个字母。 神的真理就是生命的开始,当中,和结尾。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能满足那无穷的饥渴──他是 神印证的,他是 神真理的化身。唯独 神才能真正满足灵魂的饥渴,因为灵魂是他自己创造的。
唯一的真工作(六28、29)
耶稣说到做 神的工的时候,犹太人立刻就想到作“善”工。犹太人相信一个人过善良的生活就赢得 神的宠爱。他们认为人可以分为三类──好人,坏人,和在不好不坏之间的人;这类人只要多做一件善事就可以归入好的一类。所以犹太人问耶稣 神的工是什么,他们期待他列出一张项目表给他们照着去做。但这完全不是耶稣所说的。
耶稣的答案极端精简,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看这答案后面的意义是什么。耶稣说 神的工作就是信 神差遗来的。用保罗的讲法是, 神要人做的唯一工作是就信心。信心又是什么呢?信心就是与 神的关系, 神的朋友,不再惧怕 神,因他是我们的父亲与朋友。我们由于这种新关系就自然地信靠 神,服从他,顺服他。然则信耶稣与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耶稣来告诉我们 神是我们的父亲,他爱我们,使我们以前对 神的距离和敌意都一扫而空,因与他的新关系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但那新的关系要发生在某一种生活之中。现在我们知道 神是怎样的,我们的生活一定回应这种认识。照着耶稣告诉我们 神是怎样的去响应可以有三个方向。
(一) 神是爱。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爱和服务他人的生活以回应 神的爱与服务;一定要宽恕他人以回应 神的宽恕。
(二) 神是圣洁。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纯洁的生活以响应 神的圣洁。
(三) 神是智慧。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完全顺服与信靠的生活以响应 神的智慧。
基督徒生活的要素就是与 神的新关系,这关系是 神给与的,因耶稣的启示而成为可能。这关系在服务、纯洁与信靠表达出来,这都反影 神。这就是 神要我们并帮助我们去做的工。
要求神迹(六30-34)
这里的辩论在表达、假定与暗示三方面都特别显出犹太人的特色。耶稣刚作了一大宣告说信 神,就是做 神的真工作。犹太人说:“很好,这实在是弥赛亚的宣称,你就加以证明吧。”
他们的思想仍然在群众吃饱这件事上,因此无可避免地很易联想到旷野的吗哪,他们常称吗哪为 神的粮(诗七十八24;出十六15);犹太的拉比们强烈地相信,当弥赛亚到来时他会再带来吗哪,他们又认为赐下吗哪是摩西一生工作的最高峰。弥赛亚应当超越他的工作。“最后的拯救者应像最初的拯救者;第一个拯救者使吗哪从天而降,第二个拯救者也应使吗哪降下。”“你不会在这世代找到吗哪,但你会在将来的世代找到它。”“吗哪是为谁而预备的呢?是在将来的世代为义人预备的,每一个相信的人都值得吃这吗哪。”当时大家都相信有一盆吗哪藏在第一座圣殿的约柜里。当圣殿被毁时,耶利米把吗哪收藏起来,弥赛亚来了就会拿出来。换言,犹太人是向耶稣挑战要他拿出 神的粮来支持他的宣告,他们不把五千人吃饱的粮当作 神的粮,因开始时是一般的面包,分派给人群时也是一般的面包。他们认为吗哪是不同的,是真的考验。
耶稣的答案是双重的,首先,他提醒他们吗哪不是摩西赐下的,是 神赐下的。第二,他告诉他们吗哪不是 神的粮,只是 神的粮的象征。 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来的,不止给人肉体的饥饿得以饱足,而且给人生命。耶稣声称唯有在他里面才可以得着真正的满足。
生命的粮(六35-40)
这不但是第四福音而且也是新约的一段重要经节,其中有两种思想是我们要分析的。
首先,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他的意思是什么?单把这句话当作一句美丽而有诗意的句子是不够的。让我们逐步的分析它。(一)粮食维持生命。没有粮食生命不能继续。(二)但生命又是什么?显然,生命不单是身体的存在。生命新的属灵意义是什么?(三)生命是与 神的新关系,那就是我们已经思想过的信靠、顺服和爱的关系。(四)这新关系只有藉着耶稣基督才有可能达成。离开他没有人能进入这个关系之中。(五)那就是说,没有了耶稣那只是存在,而不是生命。(六)因此,如果耶稣是生命的要素,他就是生命的粮。我们认识基督并藉着他认识 神的时候,所有人类饥渴的处境都要结束,不安的灵魂得着安息,饥渴的心获得饱足。
其次,这段经文向我们展开基督徒生活的几个阶段。(一)我们见到耶稣。我们在新约的字里行间见到耶稣,在教会的训勉中见到他,有时我们甚至面对面的见到他。(二)见到他之后,我们就到他这里来。我们不是把他看作远处的一个英雄或模范,不是书中的一个人物而是易于接近的一位。(三)我们相信他。那就是说,我们接纳他为对 神、对人、对生命的最后权威。那就是说,我们来不是为了兴趣,不是平等的遇见,而是顺服。(四)这整个程序就给予我们生命。那就是说,它使我们进入与 神的新而可爱的关系之中, 神变成一个亲密的朋友,我们曾惧怕而不认识的一位现在已经很熟悉了。(五)这个可能是白白给予的,是普世性的,这个邀请是给所有的人的。只要接受,生命的粮就是我们的。(六)达到这新关系的唯一道路是耶稣,没有了他这是不可能的,离开了他这也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耶稣,人类头脑的任何搜索与心灵的任何渴慕都不能使他完全找到 神。(七) 神在整个过程的背后。到基督那里去的人都是 神所赐的。 神不只是预备了目标,而且感动人心唤醒人们对他渴慕。 神在人心中作工,除掉那阻碍我们作重大降服的反叛与骄傲,除非他先找到我们,否则我们不能找到他。(八)但仍然有些顽固的东西使我们抗拒 神的邀请。分析到最后,唯一能挫败 神的就是人心的反抗。生命就在那里,任我们接纳──或拒绝。
如果我们接纳,有什么事发生呢?有两件事发生。
首先,新的满足进入生命。饥渴已经过去。人心找到他要寻找的东西,生命不再只是生存,而变成一件又惊喜又平安的东西。
其次,甚至在生命以外我们也是平安的,就是在最后一天一切都完结了,我们也仍然平安。正如一位伟大的解经家所说:“基督带我们到一个避难所,在那里不再有危险。”
基督所给予我们的是现时间的生命与永恒里的生命。当我们拒绝基督的邀请时我们就欺骗自己,因而得不到那伟大与光荣。
犹太人的失败(六41-51)
这段经文
(一)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念和外表的标准来判断事物。他们对耶稣所宣称的反应是指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并且看见他在拿撒勒长大这一事实。他们不能明白一个出身于贫苦家庭的木匠怎能够做 神特别的使者。
罗伦士(T. E. Lawrence编按:1888-1935英国的考古发掘家和学者。)是诗人哈代(Thomas Hardy的一个密友。当罗伦士在皇家空军服务的时候,他常穿着制服访问哈代夫妇。一次他的访问刚与达彻斯(Dorchester)市长夫人的访问同时。市长夫人很不高兴,她认为一个普通的飞机师在这样的场合见她,是对她的一种冒犯。她当时不知道这个机师是谁。她用法文对哈代夫说她自出娘胎就未曾与一个普通士兵一起喝过茶。大家都缄默了一会儿,然后,罗伦士用流利的法语说:“对不起,夫人,我可以作为传译而对你有点用处吗?哈代夫人并不懂法语啊。”一个势利而无礼的妇人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因为她凭外表和属世的社会标准判断人。
犹太人对耶稣的做法正是如此。我们要小心不要因为藐视或不理会那使者而忽略了 神的信息。一个人不会因为一张一千磅的支票没有用一个华贵的信封去装载而不肯接受的。 神有许多使者。 神最伟大的信息是由一个加利利的木匠带来的,这正是犹太人不理会他的原因。
(二)犹太人彼此争辩。他们如此热衷于私下的议论甚至没有想起应由 神作决定。他们切望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的想法,却一点都不关心 神怎样想。有时在某些委员会里面,每一个人都想勉强别人接纳他的意见。我们最好是安静下来,问 神他怎样想,他要我们怎样做。到底我们所想的不是那么重要,但 神所想的却非常重囡,而我们很少寻思当怎样去知道他所想的。
(三)犹太人听是听见了,但他们没有学习。有好几种的听;有批评式的听,有埋怨式的听,有带优越感的听,有漠不关心的听。有时一个人听只因他没有机会发言。唯一有价值的听到而且学习,此外再没有别的听 神的方法。
(四)犹太人抗拒 神的吸引,只有接纳耶稣的人 神才吸引到耶稣那里。约翰所用吸引这个字是helkuein,这希腊字是翻译希伯来文而得的。耶利米听见 神说:“我以慈爱吸引你”(耶卅一3钦定本)。但这字有趣的地方是它经常暗示某种抗拒。在拉一个沉重的鱼网到岸上时用的就是这个字(约廿一6,11)。在保罗和西拉被拉去见腓立比的官长时用的也是这个字(徒十六19)。将一把刀从皮带或从鞘中拉出来亦用此字(约十八10)。这字常含有抗拒的意思, 神能够吸引人,但人的抗拒可以挫败 神的吸引。
耶稣是生命之粮,意思就是说耶稣即生命的要素,因此拒绝耶稣的邀请和命令就是失去生命而至死亡。拉比们有句话说:“在旷野的一代对将来的生命是没有份的。”在民数记的古旧故事里,那些听见侦察迦南地的探子回报以后,胆怯地拒绝去冒险的人,被注定要在旷野流浪直至死亡。因为他们不接受 神的引领,他们便永远流落在应许地的外面。拉比们相信这些死在旷野的祖先们不但得不到应许之地而且得不到来生。拒绝耶稣的赐予是拒绝生命的要素,因此得不到今世的生命与来世的生命;而接纳耶稣的赐予就是在今世找到真正的生命,在来世找到荣耀。
他的身体和他的血(Ⅰ)(六51-59)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一段经文。它所用的言语和观念对我们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甚至看来神奇古怪。但对于那些首先听到的人来说,这都是熟悉的观念,要了解这些观念就得看看这民族童年时期的背景。
在古代献祭生活中长大的人对于这种观念都很熟悉。献祭中的动物很少是整个烧去的。通常只是把象征的部分烧在祭坛上,虽然整个祭物都是献给那神的,但一部份的肉给祭司作为赏赐,部份的肉给回献祭的人和他的友人在庙宇内举行宴会。在宴会中那神被当作宾客之一。祭肉一旦献上,他们就以为那神就进入肉中,因此崇拜者吃肉的时候实在是吃那神。宴会完了的时候,他们相信自己充满了祭祀的神。尽管我们认为那是偶像崇拜,是幻想,但事实上这些人出去时十分肯定他们充满了那神的充沛活力。对于熟悉这种经验的人,要明白这样的一段经文是完全没有困难的。
再者,古代世界神秘宗教流行着的共同形式是,与某些神的交通甚至打成一片。途径是这样的,所有的神秘宗教基本上都是受难剧。这些故事的内容都是关于一位神的生活、受苦、死亡、和复活。这些故事被编成非常感人的戏剧,初入教者在未看这剧之前要接受长时期的教导,以明白这故事的内在意义。他要经过各种仪式的洁净。他要经过长时期的禁食和禁止性生活。
在演出一个受难剧之时,每一件事都是安排好以便产生高度感情化的气氛。另有细心设计的灯光,引起美感的烧香,使人激动的音乐,精心制作的仪式。总之,每一件事都设计得务使观剧的人达到情绪上的最高峰,而这又是他从未经验过的。如果你喜欢,可以叫它做错觉,叫它做接受催眠与自我催眠的混合物。无论如何,他们认为这种经验就是与神打成一片。当这个小心预备好的入教者在观看的时候,他变得与神合一,分担他的烦恼、忧愁、死亡,并且共享复活。他与那神永远的合一;使他在生与死中都是安全的。
有些神秘宗教的格言和祷文是很美丽的。米特拉(Mithra编者按:三世纪时为教会敌手之神秘宗教。)神秘教入教者祈祷说:“请与我的灵同在,不要离开我,使我可以入教,圣灵好与我同在。”希耳米(Hermes)神秘教入教者说:“我认识你希耳米,你也认识我,我就是你而你就是我。”另一篇祷文说:“主希耳米啊,求来我处,像婴孩形成于母腹之中。”伊西斯神(Isis编按:古埃及女神,阿西利斯神之妻。)教派崇拜者说:“正如阿西利斯(Osiris编按:埃及至大之神,常以太阳表明真正的生活),他的跟从者也这样的生活;正如阿西利斯真正的不死,他的跟从者也永远不死。”
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些古代的人熟悉所有这些挣扎、渴慕与梦想要与神合一,要迎接神进入他们自己里面。他们读到吃基督的身体,饮他的血的时候不会感觉震惊,他们会知道这些字句所指的是那说不出的合一经验,是比世上任何的合一更亲密的。这是古代世界能够明白的语言──而我们也可以明白。
我们最好记得约翰在这里所做的是他惯常做的事,他要给我们的不是耶稣实际上说的话,他对耶稣所讲的话已思想了七十年,而现在,在圣灵的引领与感动之下他给我们的是耶稣说话的内在意义。他不是逐字逐句的告诉我们,因为那只是记忆的功夫;他把基本的意义告诉我们,而这就是圣灵的引领。
他的身体和他的血(Ⅱ)(六51-59)(续)
现在我们来看看能否找到耶稣的原意,而约翰从这些字句里所了解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了解这段经文。
(一)我们可从一般的意义去了解耶稣所讲的吃他的肉和饮他的血。
耶稣的肉就是他完全的人性。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颇为感慨地写下:“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 神的……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 神。”事实上,凡灵否认耶稣是以肉身来世的都是敌基督的(约壹四2-3)约翰坚持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而不可放过耶稣的完全人性这事实,耶稣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这是什么意思呢?正如我们多次讨论过的,耶稣是 神的心思化而为人。所以这意思就是在耶稣里我们见到 神取了人的样式,面对我们人类的处境,与我们人类的问题挣扎,与我们人类的试探争战,建立我们人类的关系。
因此耶稣彷佛说:“用我的人性去喂养你的心思灵魂。当你灰心绝望,受挫折失败而厌倦生命之时──记得我和你有同样的生命形式,我与你共同奋斗。”突然地因为 神接触,生命与肉身都披上了光彩。这过去和现在仍是希腊正统基督论的伟大信仰,就是耶稣取了人的样式,我们的肉身因而得以圣化。吃基督的肉就是以他的人性喂养我们直至我们的人性被他的人性加强、净化和光照。
耶稣说我们必定要喝他的血。在犹太人的思想中血代表生命。为什么?这想法是不难明白的。当血从伤口流出的时候生命也渐渐消失;而对于犹太人,血是属于 神的。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一个真正的犹太人不肯吃带血的肉。“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创九4)。“只是你要心意坚定不可吃血,因为血是生命”(申十二23)。试看耶稣说了些什么?“你们一定要喝我的血──你们必须把我的生命放在你们生命里头──而我的生命就是属于 神的生命。”耶稣说我们一定要喝他的血,他的意思就是我们必须接受他的生命进入我们内心里。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试用这个方法想想,在书柜里有一本书是一个人从来不看的,那可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但只要他把书留在书架上不去阅读,那人仍是外表上拥有这本书。有一天他拿下来阅读,感到十分兴趣,被这本书吸引感动。那故事深入他心中,伟大的句子留在他的记忆里;无论什么时候有需要,他就可以拿出来回忆、思索,用以喂养他的心灵。这本书曾一度在他以外,现在已进入他的心中喂养他。生命中任何伟大的经验都是如此,这经验在我们以外,直至我们接受它进入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为止。
耶稣也是如此,只要他一天是书中的人物,他仍在我们以外,但当他进入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可以吸取他给我们的生命、力量与无比的活力。耶稣说我们一定要喝他的血,他是说:“你们不要把我当作神学辩论的题目。你们一定要接纳我进入你们里面,你们也要来到我里面,然后你们才有真正的生命。”这就是耶稣说我们在他里面,他在我们里面的意思。
耶稣叫我们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他是叫我们用他的人性喂养我们的心智与灵魂,他是叫我们用他的生命来恢复我们生命的活力,以至我们充满了 神的生命。
(二)我们从另方面去了解耶稣这句话的意思。约翰肯定地是想到主的晚餐,他是说:“如果你要得生命,你一定要来坐在这桌旁,吃那擘开的饼,喝那倾倒出来的酒,这些就会在 神恩典之中,带你接触到耶稣基督的爱和生命。”但──这正是约翰的观点可惊异之处──约翰没有记载最后的晚餐。他不是在那楼上客房的故事里,而是在加利利海碧绿的海水边,近伯赛大犹利亚斯山斯山旁的野餐故事里将有关他的教训带给人。
无疑,约翰的意思是说,对于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每一餐都是圣餐。可能有些人──如果容我这样说──把教会的圣餐礼做得太过份了,使它变成魔术一般。他们暗示圣餐,无论是在最卑微的家庭里,或在最富贵的王宫中,在穹苍覆盖之下以绿草为地毡的情况中,那都是一次圣餐。约翰不将基督的同在局限于一个教会的环境与传统的仪式中。他说:“你可以在每一餐找到饼是代表主的人性,酒是代表生命的血。”
这就是约翰的想法,圣餐桌,普通餐桌,在海滨和山边的野餐,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可以拿到,尝到那将基督带给我们的饼和酒。如果基督只局限于教会里,基督教就贫乏得可怜。约翰相信我们在一个充满基督的世界中到处都可找到基督。他不是小看圣餐,而是扩大了圣餐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会的圣餐礼找到基督,然后出去在凡是有人共享 神恩赐的地方都能找到他。
重要的灵(六60-65)
门徒觉得耶稣的一番话很难明白是不足为怪的。这个难字在希腊文是skleros。它的字义并不是难以明白,而是难以接受。门徒知道得很清楚耶稣说的是什么,他们知道他宣称他是 神的生命从天上降下来,没有人能不接纳他而可以在今世活得有意义在来世进入永生的。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一个真理,它是每一个时代都出现的。许多时候不是因为理智上的困难使人难以成为基督徒,而是基督对道德的高度要求。在一切宗教的中心都有奥秘,简而言之,那中心的奥秘是 神。人不能完全了解 神,任何一个诚实的有思想的人都得承认那奥秘确实存在。
基督教的困难有两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向基督降服,接纳他为最高的权威;另一方面要求最高的道德标准。门徒很清楚知道耶稣宣称他是上市的生命与心思来到世间,他们的困难就是要把这一切,连这宣称所暗示的事物在内看作真实的去接受。直至今日许多人拒绝基督不是因为基督使他的理智困惑,而是基督向他的生命挑战。
耶稣继续说,他不是想用他的话证明他的宣称,而有一天事情总会证明它。他所说的就是:“你们觉得很难相信我是天上降下来的粮,是生命的要素。好!你们总有一天会见到我升回天上,你们就会毫无困难的接纳我的宣称。”这就是耶稣升天的预告。也就是说,复活乃耶稣一切宣称的保证。他不是一个活得高尚,又因为失败而死得勇敢的人;他却以复活的事实去证明他的宣称。
耶稣继续说那最重要的是圣灵所赐生命的力量:肉体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说法去明白其中一点意义──最重要的事是行动的精神。有人这样说过:“如果只为本身而存在的话,所有人类的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事情的价值都在乎其目的,如果我们吃食物只是为了要吃,我们就变成贪食者,对于我们害多于利;如果我们吃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些,并且维持身体的健康达到最高峰,那末食物就有真正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花费许多时间在体育运动上只是为了体育运动,他至少是相当浪费他的时间;但如果他花费时间在体育运动上以使他身体健康,并因此为 神为人工作得更好,体育运动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事,而变成非常重要的了。肉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根据其精神而定出价值。
耶稣接着说:“我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只有基督能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将生存的精神放在我们里面。只有他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过有意义的生活。生活本身是由其目的而定出价值的。只有基督才能给我们生命的目标,并加给我们力量去达到目标,去抵抗那经常来自内在和外来的反抗。
耶稣很清楚知道有人不止不接受他的赐予,而且带着敌意来抗拒。没有人能接纳耶稣,除非他被 神的灵感动,但人可以反抗圣灵至最后一刻,这样的人不是被 神见弃,而是他放弃自己。
基督的几种态度(六66-71)
这一段经文为悲剧的结局写下了伏笔。曾经有一个时候许多人都涌到耶稣那里去。当他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许多人看见他的神迹而相信他的名(二23)。因此来到门徒面前接受洗礼的人甚多(四1-3)。在撒玛利亚所发生的伟大事情(四1,39,45)。前一天在加利利群众都涌到他那里去(六2)。但从现在起事情开始转变,人们对他的憎恨逐渐增长,以至最后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约翰使我们看到了悲剧的最后一幕。是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显明人心和他们的真面目,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对耶稣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背叛。有些人离开耶稣,不再与他同行。他们退缩有好几个理由。
其中有些人看得很清楚,他们知道耶稣往那里走。向当权者这样挑战之后要无事的走开是不可能的。耶稣既走向灾难,他们就要及时逃避。这都是些见风转舵的人。据说一支军队的考验就是看它疲倦了之后怎样作战。只要耶稣的事业一直向上发展,那些退却的人是会跟从他的。但在十字架的第一个阴影之下他们就离开他。
有些人逃走是因为基本上他们的观点就是想来到耶稣这里得着些什么;但当他们看见要为他受些苦和献出些什么时他们就走开了。没有人能给我们像耶稣给我们的那样多,但事实是如果我们到他那里去单是为了接受而永不给予,我们一定会背弃他的。跟从耶稣的人一定要记得,跟从他就必须时常背负十字架。
(二)堕落。我们特别在犹大身上见到这种堕落。耶稣一定见到犹大有可供使用之处,但犹大,原应是个英雄的,却变成了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名字原应成为圣者的名字,但却代表了羞耻。
有一个可怕的关于某画家所画最后晚餐的故事。那一幅伟大的图画,花费了画家好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他出去找一个模特儿来画基督的面貌,他找到一个青年人,他的面貌特别可爱纯真,他便将他画成耶稣。那图画一点一点的接近完成,门徒一个接着一个的在画面出现。有一天他要找个模特儿来画犹大,他的画像是留到最后的。画家到最卑贱的地方,到犯罪的巢穴去。最后他找到一个人,他的面貌是这样丑陋邪恶,正适合他用来画犹大的典型人物。画完时那人对画家说:“你以前已画过我。”画家说:“没有啊。”那人说:“有的,你上次画我作基督。”岁月竟带来了这样可怕的堕落。
岁月可能是残忍的,可能带走我们的理想、热情、梦想和忠心,可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渺少而不是伟大,可能让我们的心灵萎缩而不是在基督的爱中扩大。生命中可爱之处──可能已失去,愿 神拯救我们不致如此!
(三)决心。这就是约翰的看法。那就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伟大的宣信(可八27,太十六13,路九18)。正是这样的一种环境唤出彼得内心的效忠来。对彼得来说那简单的事实就是,惟耶稣有永生之道,再没有别的人可跟从。
彼得的效忠是基于与耶稣基督的个人关系。仍然有许多东西是彼得不了解的,正如其它的人一样困惑,但有些关于耶稣的事情是彼得愿意为它而死的。到底基督教并不是一种哲学让我们接受,不是一种理论让我们效忠。而是个人对耶稣基督的回应,那是一个人所能呈献的效忠和爱,因为他的心灵不容许他再有别的选择。──《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