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


出埃及记第卅二章
捌 金牛犊(卅二1-卅四35)
造牛犊(卅二1-6)
为求充分了解这故事,我们要知道‘牛犊’乃是'egel一词的一个难以理解的译法。这字的意思是‘一只强劲的幼公牛’(柯尔)。在创世记十五章九节的雌性用一只三岁大的母牛,而在诗篇一○六篇二十节则称为牛。现代英文修订本正确地译作‘公牛’。依我们现在的看法,牛犊在古代偶像崇拜中不会是正常的偶像。
摩西在西乃山上度过四十天(廿四18),这是比一个月还长的期间。在那期间内百姓没有特殊活动,而且在立约仪节之后,相伴而见到的可怕的自然现象,使他们以为摩西已经死了,这是颇为自然的事。
摩西在他们当中,被视为耶威一个可见的记号。尽管有第二诫,他们还是想望有一个可见的代表。也许我们应当把第一节(对4和8节也一样)的话译作‘为我们作一个神。’在创世记卅五章四节中我们发现雅各的一伙人中有戴耳环的。戴耳环的事如果以后从以色列历史中消失,可能是出于害羞。我们从这故事得到的印象是,亚伦不愿拂逆百姓,便蹉跎时日,希望问题会自己解决。可能他希望因为牺牲金子太多了,要求便会熄灭。新英文本说‘把金属铸成模子’(4节英文直译),可能是正确的。
除非假定在亚伦与百姓之间有真实的误解,否则没有甚么根据,说百姓想放弃对耶威的崇拜。公牛是用作为
虽然耶威从未被造过像,
法版破碎(卅二7-20)
(一)
当 神把山下所发生的坏消息告诉摩西时,
 神那样提出来摩西本来易于接受。他已略知他所要面对的困难,他有不受人拥戴的经历;他‘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却不被人赏识。现在这里有一个使他可以成为第二个亚伯拉罕的提议。然而在米甸的四十年却似乎已把他的野心全毁了。
虽然雄心对教会的领袖就像对其他人一样是必须有的,我们也很可能如摩西一样,但是我们会像他一样祈求吗?我们与现代的情调那么协和,甚至已经开始替犯罪制造借口了。摩西接受 神的裁决,并未反唇相稽。相反的,他求 神转念记念
(二)
实际情境比 神的警告所给他的思想准备更坏。那打击看来虽未使他丧志,但他却让法版掉下摔破了。文字上清楚地含有他故意摔破之意。
超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与 神有过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为密切的交往(卅四33-35)。在他‘快乐的异象’的经历之后,突然要与粗野的牛像面对,便手足无措。他觉得耶威与以色列人之间存在一道敞开的深渊,而要把 神的恩惠带过这深渊,可能要引致自身的灾难。我们并不是要判断他的行动的是非曲直,而是要了解它。
我们有些人很像摩西那样,在一段非凡而又动人的受苦节经验之后,我们要面对文字或图画的各各他不容易而又情感化的描写。
叫百姓喝金粉是立意叫他们晓得,任何圣像都没有权能。我们有倾向去受魔鬼似是而非的权能影响,以致有时不晓得 神无所不能的超越权能,可以扫除一切恶势力与权能。
背叛的惩罚(卅二21-35)
(一)
摩西看他哥哥的脸色便知道是谁之过。他向他发的问题,暗含他相信亚伦是在严重的压力,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下而行动的。亚伦方面,可以说他并未看出这一点,虽然他理直气壮地怪责百姓,暗示是出于被迫,却未详说,然后他卑劣地埋怨一件意外。‘我怎么知道融了的金出来却成了一个公牛像呢?’对于爱 神的人,事情是不会如此的(罗八28),但是我们常常听到‘我真不幸啊’的借口!
在申命记九章二十节,我们看到,幸好有摩西的代求,才救工这位候任大祭司一命。
(二)
百姓‘放肆’背叛了他们圣约的主,于是要受惩罚。摩西援引廿二章二十节的律法,要求志愿者去执行。我们不要推想利未支派未介入金牛犊的崇拜,因为廿九节(‘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译者注:英文修正本译作‘牺牲他的儿子和弟兄’)似乎表示他们也对自己支派的成员执行死刑。卅六节利未的子孙‘都……’含有全体之意。有罪的人清楚地视利未人为 神的死刑执行人,而且显然并不反抗。明显地我们不能确定谁曾参与,使 神因此以杀百姓伸张人的公义(35节)。在这惩罚中,多少人死亡则未说明。
就像祭司们被任执行祭司职分那样(廿九章),利未也因他们公义的行动,被任执行他们后来的职务。
(三)
摩西第二次觐见 神时,并未试图对 神掩饰百姓的罪恶。按照哥林多前书十三章七节,爱不论断人,缺乏爱心才会论断罪恶,以致罪人在 神面前得虚伪的信心。约瑟在创世记五十章二十节清楚说,他对兄弟们并无怨恨,但他并未试图减少他们的罪恶;就是耶稣的祷告:‘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廿三34),也没有暗示不需要赦免。
如今这曾是牧人的摩西,为他的新羊群难过。如果为背叛与羞辱他的 神而要付出代价,就让他付那代价,名字从 神册中涂抹掉。
摩西的话使我们想起保罗为他的同胞愿受咒诅(罗九9)。他们的祷告虽然都蒙垂听,但是无论摩西或保罗都不能消除他的同胞的罪。正如亚力山大夫人(译者注:Mrs. Cecil Franccs Alexander1823-95,爱尔兰人,被誉为儿童圣诗作家)歌颂她的主:
世间没有这样完人,
能付罪恶代价,

招呼我众回家。
(译者按:词见普天颂赞修正本一五七首城外青山歌第四节。)
我们不清楚到底是否惩罚的威吓(‘谁得罪我,我就……涂抹谁的名’),使卅五节的灾难实现,还是在加低斯巴尼亚的崩溃中使惩罚实现(译者注:加低斯巴尼亚是寻的旷野沙漠的肥沃地带,富有水泉;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时期,以此为中心),但罪恶的一个结果必然是这样。于是 神不再保证在百姓中临在,而只应许一个天使领他们进迦南(34节)。──《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