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旧约   新约   圣经对照   耶稣生平   爱的真谛   意见反馈   
 





A A A A A
每日研经丛书


约伯记第六章
约伯
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六1-13)
约伯的第二轮言论同样狂放、可怕,正如他第一轮言论的愁烦与苦毒一样。在中间那一段话(六14-30),他说得异常清楚,说他再也不会理会他的三个朋友所说的任何话。以利法是他们之中唯一说过话的人,但他的话使约伯深受刺激,以致约伯忿怒地反击他们三人,蛮横地指摘他们不忠、出卖朋友而不感到良心不安。在第七章他完全忽视他们,而且以同样横蛮的态度讲话,对象是他视为真正敌手的 神。但在这两段剧烈而且叫人吃惊的话语之前,他在六章一至十三节设法使他的朋友相信,他说的话若是说得极度严厉,那是因为他有合理的原因;而且第一次公开表明令他心情纷乱的是甚么──那改变不在他自己,而是他一直被教导要视
(一)
约伯要到下一轮发言时(请参九2)才和以利法的核心神学主张格斗(四17):无人在 神眼中被称为义。是以利法恳求他谦卑地把正在困扰他的情况摆在 神面前,尤其是他暗示‘忿怒’,或愤恨,按定义来说是一件坏事(五2)。他为甚么不像哈拿,一个‘心里愁苦的妇人’,将他所遭受的对待那深切焦虑和痛苦的感觉表达出来(请参撒上一15-16)?他为甚么不像那个写诗篇的人,谴责 神掩面不顾他,并埋怨为何他心灵中痛苦不绝、心中愁苦不减(请参诗十三1-2)呢?倘若把他的对抗和使他对抗的那些灾祸与海沙各置于天秤一端,那么前者(而不是后者)将会更重了。为这缘故,他在第三章的话才这样激动。
约伯后来才公开诉说那些他以前曾暗示过的事。那不只是说,他受的痛苦是来自 神──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而是说 神已成了他的仇敌。因此他的友人不会对他所说的话有怀疑,他使用从军事战斗引伸而来的隐喻,像负着自己‘暴戾命运的投石器和箭’(Slings and arrows,编按:喻苦难)的哈姆雷特(Hamlet)一样,他身体的痛苦和疾病就是全能者的箭,有毒的箭头把毒液射入他内心深处。他精神上的种种恐惧是 神派遣来围攻他的大军。
接着是两句所有智慧教师都钟爱的谚语。兽类(野生的或饲养的)有食物时都不吵闹。无盐或无味的东西,人是不吃的。(关于标准修订本译的‘脏得令人呕心的马齿苋’,乃是一种汁液有黏性而无味的植物,钦定本则用更有功效使人作呕的‘蛋青’〔至少听起来如此〕;但这样的译法似乎只追溯至犹太人的拉比。这词组仍备受争论。)
第一个谚语的意义是清楚的:约伯有理由叫喊出来。但第二个谚语就比较令人费解。它是不是指以利法的劝告,令约伯觉得淡而无味而且是不能忍受呢?还是由于形容词‘淡而无味’与一章廿二节标准修订本译作‘错误’(译按:和合本译作‘愚妄’)的那个名词相连,所以对他的劝告作更厉害的指摘吗?在那个民间故事中,约伯受到称赞,因为他对 神所做任何‘淡而无味’的事(意指任何不合适或不符性格的事)──都不加以指控。他此刻在一个谚语的包装下正是这样作么?依我看来,关于接受那更尖锐意义的唯一疑虑是:若以淡而无味的饮食为隐喻,来描述约伯刚才说,使他遭受最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折磨的那些苦难,似乎不够强烈。也许最主要的暗示是指以利法的言论,另外的暗示,则要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了,那是由作者以一种讽刺的双关语暗暗或不自觉地插入的。我们要问的是,在悲剧初期作 神勇敢的辩护者的那人,现在在哪里?
这一节(第7节)最后一句的意义不分明;但新国际译本(NIV)要比标准修订本更能捕捉其可能的意义:‘这样的食物令我不好受’(‘作呕’会更佳)。
(二)
约伯藉军事隐喻描述 神对待他的做法是大胆的,但在圣经别的章节那些有信心的人,遭受人生打击摇摇欲坠之际,并无类似的言论;请参诗篇卅八篇一、二节,一三九篇五节,耶利米哀歌二章四、五节。但在这样的章节中,总是(或几乎总是)有向 神求助用以抗衡灾难的恳求;那正是以利法恳求约伯作的那一种祈求:请参诗篇卅八篇十五节,廿一、廿二节;耶利米哀歌二章十八至二十节。(就是这些恳求,和经常随着恳求而来的信靠表现,把许多‘哀歌’诗篇变成温暖和正面的宗教诗篇。)但约伯尚未准备好对策(还差很远),把责备与信心结合起来。他已经尝试过走谦卑顺服的道路,却没有得到所希望的效果。他的朋友不知道这一点么?
然而,有一个要求是,他愿能用清洁的良心来作(第8节)。在第三章他已希望死了倒好。现在他要求 神立刻将他杀死,看看这样是否会令以利法高兴。若要与上下文苦毒的讽刺保持一致,第十节就应译作:
虽然我从未不忠于那圣者的命令,
因为那样,至终会给我带来安慰,
而且尽管仍有严酷的痛苦,我都会欢欣雀跃。
约伯死于大敌手中的期望,足以给他带来反常的满足感,并使他能愉快地忘记他现在的痛苦。他已度过一段无可指摘的生活,并且在大小的事上都留心遵守了 神的律法,即使是这样,对他似乎也无关重要了。在此不会给他有公开的辩白,但至少他自己知道,他并没有作过甚么事该遭受这种命运,和该承受别人所下的结论,假如他们敢下结论的话,他们会说那‘圣者’作在他身上的实在不够圣洁。约伯不再用这种神圣的称号,也许他会刻薄地回想以利法所见的异象和他在五章一节的揶揄。
约伯用这些话显然是坚决不顾一切的,而开始对 神旨意持对抗的态度,并不断地咒
我的弟兄诡诈好像溪水(六14-30)
(三)
标准修订本本身不是依据希伯来原文,而是依据古叙利亚文和古拉丁文的译本,假借约伯的口,在他转过来对抗他的友人时,讲了一篇小讲章。一个对他的朋友不仁慈(作不忠更好)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这其实就是那篇讲章所讲的。它是一篇严厉的斥责,但它并没有希伯来原文那样严苛(或者那样大胆)。第十四节希伯来经文的第一句话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句子构造是断断续续的,直译作‘逐渐消失的某人──忠贞──从他的友人。’虽然那些古代的译者可能被一句罕见的话和不连贯的韵律误导了,这些都没有理由使我们怀疑这段经文。相反地,我们应当主张这些正好与约伯的心情十分配合,他的心情从这段言论开始,已经变得愈来愈激动了。于是第二句便引进了那大胆的成分,把整个心情显露出来:
一个在绝望中的人,即使他摒弃对全能者的敬畏,
他的朋友也应对他忠诚。
不错,他正如以利法曾暗指的,已有丧失他对 神的信心之虞──或者,正如他会较喜欢这样说的,他再不能使自己敬拜或尊敬他一度认识的 神。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朋友应能仍然信任他。
相反地,他的三个朋友已辜负了他的期望,而且他们也成了他的仇敌。他以几乎像荷马式篇幅的明喻(在希伯来文中,长的明喻非常罕见),把他们比作外约但高地芸芸河道(干河床)或溪流之一。那些小河奔腾至约但盆地,或流入那地区少数四季不枯竭像耶牧或雅博的河流。在冬天,当无人需要它们时,它们便暴涨,
约伯最需要他的朋友时,他们对他也是如此,他们畏缩一旁,彷佛自己见了幽灵一般。那并非他曾请求他们施舍!他没有乞求他们借贷或帮助,用以向重要的人物行贿(那时甚至和现在一样,那似乎是东方人把事办好的方法;请参赛一23,弥三11)。他也不是因欠债而被监禁或被绑架,而要他们为他代付一大笔赎金。他所请求的只是一点人类的同情,但他们并不想了解他。
(四)
但那是他全部的请求吗?根据廿四至三十节,那是否定的。在那里约伯的讽刺变得甚至更加辛辣,因他表明自己正直,他要辩白,对他而言,这是唯一关系重大的事。他热切渴望以死了结他的痛苦,但那是软弱的时刻,引致他(请参六10)把那有福的信仰置于他想知道 神为何这样虐待他的强烈愿望之上。总之,他期待的唯一忠诚是,他的朋友能认同他。若稍有一些不认同他的话,他们便不是他的朋友。
我会把一些比标准修订本把尖刻得多的言词引入这段经文中,并把廿四至三十节翻译如下:
所以继续作我的教师吧,我必缄默,
继续指示我错在哪里。
公义之人的劝告是多么令人作呕,
你们的非难又何等中肯呀!
你们以为你们在争辩言词,
但绝望之人的话只如风么?
你们要为孤儿拈阄么?
然而你们为你们的朋友讨价还价。
就这一次,请考虑一下我这一边的道理;
我在你们面前并不撒谎。
要想想我的道理,你们已作得不公正了!
再想想我的道理;我的正直正危若累卵!
我所说的岂是颠倒是非么?
我的识见岂不够知道灾祸究竟是为了甚么吗?
在这些话里面有绝望,但也有一点儿宝贵的谦恭。约伯谴责他的朋友‘廉价出卖’他,彷佛他是个孤儿等着看哪个面貌可憎的债主,若够运的话就在牌局上把他赢过来,并卖给人作奴隶,好付清他亡父的债。这样的指责合理吗?他们对他说过任何理由,表示他们认为他对他们说谎么?当以利法承认了(无论约伯认为他是如何假冒为善)他作为好人,在受不该受的苦时,他有甚么权利说他们没留心听他那一方的陈词呢?若诚实而论,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作否定的答复。比勒达和琐法初次而以利法第二次说话时,其实我们没有理由指出约伯的判断,是几乎精确无误的。在舌战中,‘先发制人的攻击’肯定是不容许的。那岂不等于他自愿看到他要他们避免的结果吗?
约伯以不可饶恕的恶意来对待三人的裁决,是无法避免的。圣经告诉我们说,那三人是从远地而来‘安慰他’,然后便默不作声坐在他旁边一周之久,因为‘他们看见他受的苦极大’(二13直译)。这个民间故事说到约伯的正直时,为甚么我们就要信?而当它描述那些朋友付代价和操心关注他时,我们便不信呢?
明显的事实是:约伯,在他现在的心情中,不是任何人类的同情和帮助能理解的。约伯怀着狂热的目的,要持守宗教的礼节,并要从自己的无辜中指出 神的恶意;这种目的连圣人也无法扭转过来,更何况那些友人都不是圣人。被弃而又孤单,他觉得自己被禁锢起来,与一位比他强过千万倍的神圣仇敌战斗。假如公平还有任何意义的话,他反正定要向
我相信约伯只有在这里所作的辩称才站得住脚。他并不是自以为义,并痛恨地逐项逐项定他们的罪。倒不如说我们见到有一个像李尔王(Lear)的人,悲伤得如疯似癫,十分忧郁而又极度轻视的承认他们无法意见一致。作为对话,这真是一个骇人的时刻──在理论上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在现实中缓慢忧郁地停下来。从这时刻起,约伯和朋友都不会(或真的不期望),得到公平的听讼了。
德莱敦(John Dryden)说:‘卑鄙的人没有朋友。’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但过失并非总是存在于朋友之中。──《每日研经丛书》



和合本简体
简体中英对照
和合本繁體
繁體中英對照
吕振中版
思高版
新译本
文理版
King James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Deutch
Français
español
NVI
한국의
한국의 NKRV
한국의 KCB
WEB
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日研经丛书
新旧约辅读
歌曲 成语 词典
|  主页  |  旧约  |  新约  |  圣经对照  |  耶稣生平  |  讨论分享  |  意见反馈  |